当前档案学研究及档案工作中的唯心主义表现
【正文】
近年来,档案学研究学术思想活跃,成果累累。但是不能不指出,在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工作实践中,不少人存在着唯心主义观点和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见诸于杂志和刊物上。本文试图就档案学研究的思维方法谈点浅见陋识,以期与同行讨论并求教于同仁。
一、档案学研究的正确思维方法
在谈正题之前,先阐述自己立论的基础,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没有过时,它仍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进行科学研究和各种社会实践(包括档案学研究和档案工作)的惟一正确的思维方法。脱离了它,科研和实践就可能出现偏差。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仍是指导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导原则。
二、唯心主义思维方法任当代档案学研究中的表现事例
“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不可知论”是档案学研究中唯心主义的典型事例。比如,有人在论述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时说:电子文件“是人们无法感知的”、“能剥离载体而单独存在”、与纸质档案不同,电子文件、电子档案能“超越时空”,在不久的未来,档案工作者将面对“虚拟档案馆”、“无墙档案馆”等等,笔者认为这些论点的核心是否认电子文牛和电子档案的物质性,不妨对此逐个分析:
1.电子文档是“虚拟的”,“是人们无法感知的”,此说法的根本问题在于不承认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物质性。其实,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与其它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文件档案,如甲骨、金石、竹简、绵帛、纸质及化学胶片等等没有什么根本区别,它们都具有载体、记录符号,包含着信息内涵。它们都具有物质性,物质性是它们的共性,那是实实在在的物质。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差别,即前面提到的各种文件档案都是宏观物质,其载体和记录符号都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而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载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记录符号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物质,是以二进制数字形式存储的符号。借助于现代高科技,也是同样可为人们感知的,决不是“虚拟的”。
2.电子文档能”超越时空”。有两种解释。一是不具有时空;二是超过一段时空。这两种解释部是否认电子文档的时空概念,是否定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物质性的又一变种,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一方面,运动的物质具有广延性,即是说都具有一定的体积,必定占有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物质只要存在着,必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有“寿命”,此持续性即延续一定的时间。所以,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及其运动的基本属性,任何物质的存在,那不可能是“空的”、“虚的”,部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内,持续于一定的时间中。如果我们承认电子文件的物质性,则必须承认电子文件与时间和空间的依存关系。把电子文件说成是超时空的东西,则必然否认电子文件的客观存在。也就是说等于一方面承认有电子文件这东西,但另一方面又宣布它没有存在的时间和空间,实际上就是否定其存在,否定其物质性。电子文件确有存储密度与容量是纸质文件无法比拟的特点,并且其传输速度极快,现代通信技术可以让它在极短的时间里从地球任意地点传输到你的微机屏幕上。但是不管电子文件如何可压缩、扩容,容量是天量还是海量,都应当是有量的,密度也是有限度的,尽管随科技发展而不断压缩并不断扩容,其密度仍然不会无穷大,所占空间也不会无穷小,这空间可趋于零而绝不能等于零。传递速度不管沿着什么高速公路,快到什么程度,依然不会无穷大,其持续应占一段时间,决不会无穷小,这时间可趋于零而不能等于零。它永远具有时空概念,决不会“超时空”。
(未完,全文共5030字,当前显示148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