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上海看吉林国企管理改革

[摘要]。本文通过吉林省国有企业制度与上海市国有企业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了吉林省国有企业与上海国有企业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制度差异是影响两地国有企业发展水平的根本因素,接着,通过进一步对比两地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吉林省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存在的缺陷,主要有“软环境”缺陷、股权结构缺陷、治理结构缺陷和“代理”股东的问题等,进而指出,吉林省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进行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最后提出了对我省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制度创新产权公司治理结构

一、引言

自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企业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我省的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到2002年,202户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中,有190户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转制比例占72.09℅。实现股份制转化的份额与同期上海的64.5%相比略有高出。但是,上海已改制企业的资产总额占795家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达到了88%,高于我省的水平,加上上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数量是吉林省的三倍有余,很明显我省的国有企业整体改制效果比较差。据统计,上海2002年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18.2亿元,增长33.9%,全市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面由上年末的20.5%下降至14.4%,亏损额比上年下降32.1%;而我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同期数值为利润74.87亿元,增长18.0%,亏损面为37.9%,亏损额为30.59亿元,增长8.9%。显然,利润增长远低于上海,而亏损面积又远高于上海。数据相差如此悬殊,说明我省的国有企业发展工作并不理想。

二、原因剖析

有学者指出差异的产生,主要由于国有资本流动与重组问题、企业办社会、冗员、债务等负担,企业的自生经营管理等原因,还有地域因素。直观看,这些确实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但实质上这些问题仅仅是国有企业出现的问题现象而已,并不是根本原因。通常意义上说地域因素,是指地域对外资的影响,进而影响市场环境,通过外资对资本市场的改善给国有企业带来好处,改善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形成高效率的制度安排。但是,没有有力证据支持地理位置决定性的影响到了外资的流动①。笔者认为优势的地域只是给国有企业提供了一定的机遇而已。另外,就国有资本流动、企业办社会、冗员、债务和企业的自生经营管理等问题来说,它们都要依托一定的载体而存在,而这个载体便是国有企业的企业制度。

吉林省的地质资源与人力资源的丰裕程度均超过了国家的平均水平,可以说我们并不缺资源,但为什么这些资源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呢。我们说资源发挥作用是要靠特定的组织来协调的,组织借助市场上的价格信息,通过对资源的指挥,合理的配置从而实现资源之间的最佳排列,这个组织便是企业。吉林省缺乏的就是能够有效的驾驭这些资源的有效的企业,而企业有效性又取决于企业根本的运行机制——企业内部的产权安排和由此而形成的企业的制度模式,主要体现为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因而,笔者认为我省国有企业存在问题的关键是国有企业制度本身。一方面国有企业有一部分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制度僵化,大多是机械的照抄照搬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找出符合本省市场经济环境的制度模式,与此相对,上海的国有企业制度却是敢于创新,不拘泥于形式。正如诺斯所说,落后与先进的差别最根本的是制度上的差别,制度的差异导致在制度框架下运行的资源产生的绩效不同,进而出现了落后与先进。产权制度通过对资源使用者决策动机的影响,来影响经济行为和经济绩效,产权制度上的差异导致在决策权配置时的不同。


(未完,全文共8723字,当前显示14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