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西部企业发展障碍及策略诠释

摘要。西部中小企业由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人才、资金、技术短缺,效率低下,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处于竞争弱势,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西部;中小企业;对策

西部中小企业是西部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的中间力量,是西部地区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对西部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地理位置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总体水平不高。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在数量上严重滞后于东部及中部地区,从2005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分布来看,在2933家成长型中小企业当中,东部地区占78.86%,中部地区占13.13%,西部地区只占8.01%。而且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一般都分布在劳动密集型行业,附加价值低,生产规模小,效率低下,自然资源在开发中得不到有效利用,生产中外部负面效应很大,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处于竞争的弱势,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西部中小企业发展障碍

(一)人才匮乏、素质不高、经营层次低

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有经验的与企业岗位相匹配的管理人才,根据调查,西部中小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比例较小,只占11%和18%。企业人才流动频繁,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和稳定已经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西部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小煤矿、小砖厂、小酒厂、小粮油、小石材、小水泥等原材料初级开发和加工领域,产品附加值低、盈利能力差、科技含量低。经营上低水平重复,粗放式增长,效率低下,只能以有相对优势的劳动力、自然资源等粗放因素,替代资本、技术、管理等集约化因素。

(二)资金短缺,缺乏有效融资渠道

由于西部中小企业“营养不足”,资信度较差,以及社会上存在的偏见等原因,商业银行一般都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而且融资渠道少,融资难度大。我国由于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中小企业贷款十分困难,开户难、贷款难、结算难长期困扰着中小企业。由于融资渠道狭窄,不少中小企业不得不靠民间借贷、内部集资,甚至相互拖欠来维持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管理水平及观念滞后

占中小企业较大比例的非国有中小企业大多是从家族式企业发展而来的,企业主因创业而成为管理者,自身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且具有较强的自信心。但其中的大多数人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经验,仍采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管理企业的很少,这使得许多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普遍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资本、风险、决策管理权“高度集中”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普遍特征,企业决策系统和制度不够成熟,企业主集所有权、经营权、决策权于一身,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决策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领导者个人的能力,存在着错误决策的风险。根据调查,有近80%的企业管理者认为犯过决策错误,有10%的企业管理者承认犯过重大经营错误。

(四)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

信息化是西部中小企业迎接新经济的挑战和大幅度提高运作效率、降低营运成本、把握新的商业机会的必由之路。但是,西部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主要表现在:(1)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存在认识误区,认为信息化建设投入大,效益低,不划算;(2)生产管理落后、不规范,不易与计算机程序接轨;(3)忽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生产技术水平落后,竞争力弱


(未完,全文共4647字,当前显示136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