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银行业支持“三农”的几点思考
河南省银行业在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中做出过较大贡献,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也积累了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强烈,主要集中在农户贷款难,乡镇企业贷款难,农村、农业中小型企业贷款难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银行业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正逐年加大
河南省支持“三农”的银行机构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主要支持全省粮棉购、销、储和粮棉流通,确保国家对粮棉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并支持粮棉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加工企业开展联合经营。农业银行在“三农”中重点支持的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信贷扶贫工作,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及农电网改造、农村商品流通和乡镇企业。农村信用社重点支持农户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农村的小康村建设以及乡、村企业和小商品流通。
近三年来,三家金融机构平均每年新增“三农”贷款131.02亿元,年均增长2.32%,截至2003年末,三家金融机构用于支持“三农”贷款的余额达2185.52亿元。农业发展银行用于支持粮棉购、销、储的贷款余额占该行贷款总额的96.53%;农业银行用于支持“三农”的贷款余额占该行贷款总额的60.47%;农村信用社用于支持“三农”的贷款余额占全省农村信用社贷款总额的87.63%。有力地推动了我省农村经濟的发展。
二、河南银行业支持“三农”发展面临诸多问题
近几年,河南省银行业为支持“三农”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金融改革的滞后,现存的问题是不能忽视的。
问题一。资金外流不利于“三农”经济发展。
农村资金外流主要是两个渠道。主渠道是邮政储蓄,从全省2003年末的邮政储蓄情况来看,储蓄中有70%左右的资金来自于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地区;另一个渠道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县级分支机构,这些机构的吸储资金大部分被集中到省、市地区支持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行业上,这些资金的流走,弱化了支农资金,部分地方“三农”经济的发展明显地感到资金支持的后劲不足。
问题二。银行业机构传导支农政策功能有弱化现象。
(未完,全文共2833字,当前显示85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