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有关农村金融改革的若干思索

摘要。以“农业、农村、农民”为核心的“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如何围绕“三农”问题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重构农村金融体系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理论探索。第一,从共生理论出发,重新界定了“三农”经济与农村金融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给出了金融成长的定义,并论述了我国农村金融成长模式由外生向内生转化的改革方向;第三,产权应作为农村金融改革的核心,并具体分析了在收益权分配、法人治理机制、组织形式创新方面的改革思路;第四,从产品供给属性的角度,分析了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的特点,得出应重新界定农村金融改革中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定位的结论;第五,应把商业金融、合作金融、政策金融及其他非正规金融为构成要素的混合型金融体系作为重构目标。

关键词:农村金融共生重构金融成长混合金融体制

以“农业、农村、农民”为核心的“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如何围绕“三农”问题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就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一些理论反思,供商榷。

一、共生:“三农”和农村金融关系的再认识

传统经济金融理论认为,“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由此可以推论,“三农”决定农村金融,农村金融对“三农”具有反作用。按此思路推演,在“三农”经济与农村金融相关关系中,“三农”经济是农村金融的核心和基础,与“三农”经济相比,农村金融处于从属或被决定的地位。以此作为出发点,则可以把农村金融与“三农”的关系简单概括为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即农村金融通过信贷资源总量与结构配置,支持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经济的发展,二者的关系是单向的。过去乃至现在,我们基本上以此作为政策理论依据,设计和制定农村金融方面相关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措施。

现代经济学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农村金融是农业、农村、农民“三农”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与“三农”经济之间不再是简单的支持与被支持关系,而是共生共荣,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从共生理论出发,重新界定“三农”经济与农村金融之间的相互关系。

所谓“共生”,是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该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是一个生物学概念,原指不同种属按某种物质联系而生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中,共生现象不仅存在于生物界,而且广泛存在于社会体系、经济体系中。“三农”经济和农村金融亦是一种共生关系,即“三农”经济与农村金融通过货币资金这种特殊的物质媒介形成“三农”和农村金融共生发展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中,农业、农村、农民、农村金融是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和共生单元,农村金融取之于三农,又服务于三农,并与“三农”共同存在、共同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在农村金融中,商业金融、合作金融与“三农”之间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共生关系,而政策性金融由于其特殊性,与“三农”关系可以理解为“体外”支持。特别是在商业金融、合作金融难以满足“三农”发展需要的贫困地区,需要政策性金融发挥主导作用。长期以来,受传统的理论观念的束缚,在“三农”与农村金融的关系上,往往强调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作用,甚至背离金融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超越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强化了商业金融的主导作用,突出表现为农村信用社背离“合作制”本质,变成事实上的小型商业银行,最终造成农村金融发展边缘化,破坏了农村金融与“三农”共生关系,使“三农”发展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


(未完,全文共11369字,当前显示147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