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探微社会保障的专业思想教育

一、社会保障专业思想的具体内涵

专业思想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而专业思想又体现在多个方面,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意识

专业意识是专业思想的最直接、最基本的体现。所谓专业意识就是指对本专业的正确看法与评价。专业意识可以体现在依次递进的三个层次当中。第一个层次是了解专业。社会保障专业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其充分了解社会保障专业,了解专业的性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职业前景、岗位需求等相关方面的知识。专业意识的第二个层次是热爱专业,即在大学生充分了解社会保障专业的基础上,对本专业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愿意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态度积极认真,愿意投入足够的精力来学习专业,并且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专业意识的第三个层次是职业理想,即大学生在充分了解社会保障专业、热爱社会保障专业的基础上,有着从事社会保障职业的理想,毕业后准备从事社会保障的相关工作,并且为之进一步做好相关准备。

(二)民生情怀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在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减少劳动者后顾之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保障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比如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住有所居、劳有所得、贫有所助等诸多方面。社会保障的重点对象是老年人、残疾人、儿童、贫困人口等特殊群体,这些群体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相对较弱,更加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应特别具有强烈的民生情怀,将专业兴趣、专业意识、专业知识与社会保障的实际相结合,积极参加社会保障的实践与调研,了解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心怀民生、关注民生,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将来职业的重要目标追求,为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出贡献。

(三)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应该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也是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理应关注社会、回报社会,为社会发展奉献力量。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应该更加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是社会保障专业的内在要求。正如北宋哲学家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关注民生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同时,还需要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在遵纪守法、勤恳工作的同时,关注社会发展,为社会多做贡献。

二、社会保障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社会保障专业而言,更加需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一)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是社会保障专业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重要体现


(未完,全文共3835字,当前显示110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