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社会保障法对失地牧民的权益保护

一、牧民失地成因分析

(一)生态破坏引发的牧民失地现象

我国的草原资源极其丰富,拥有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居世界第二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藏、青海、四川和宁夏等地区。近年来,因草原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引起的沙尘暴及植被的毁灭性破坏严重影响到我国生态环境和牧民的生存安全。长期以来由于过度放牧、矿产挖掘等因素,使得草原面临严重的退化现象,目前我国九成可利用的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地退化,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草原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严重影响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甚至直接威胁到牧民的生存发展。有关数据表明,“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中,25%是由于过度农垦造成的,31%是过度砍伐造成的,28%是过度放牧造成的,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占9%”。①由此可见,过度放牧和粗放经营等人为因素是造成草原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对于草原的功能人们认知为养畜放牧的地方,一味的追求牲畜数量的增加。然而1988年-2000年连续的严重自然干旱,及长期的超载放牧,使沙质荒漠草原一度变为沙漠,成为不毛之地。②另外,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煤矿业,过度开发草原获取煤炭等矿产资源,缺乏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一味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大面积开垦草原,兴办各类工厂,或者单纯地追求畜牧头数的增加而不顾草原的承受力,导致草原大面积急剧退化

(二)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牧民失地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矿产储量潜在价值巨大,居全国第三位,具有成为我国21世纪重要矿业基地和战略资源储备地的资源条件。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发利用矿种近百种,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地热、铁矿、铬铁矿、锰矿、铜、铅、锌、钨、化工原料矿种等。近年来,由于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使得建立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之上的工业化发展尤为迅速,经济增长迅速加快,出现“鄂尔多斯现象”等gdp飞速增长的现象。但是,这样掠夺式的开采就意味着许多牧区、草场被征用,大批以牧业为生的牧民将失去了土地,从而转变成为失地牧民。牧民在征地过程中虽然可以得到一定数目的征地款,但是牧民失去草场就如同农民失去农田,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当有限的征地款用完后,失地牧民将面临着一代甚至是几代人的生存安全风险。

二、失地牧民贫困化现状透析

(一)无力应对生态草原破坏及自然灾害造成牧民的贫困化


(未完,全文共3298字,当前显示96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