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城市化与农民工问题诠释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这一群体存在许多个次级“隐性”群体。要使农民工市民化顺利平稳的进行就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文简介了中国城市化的背景,剖析了农民工群体的分类。在分析了农民工问题和城市化的关系后。本文指出了农民工市民化应注意的方面和路线图并得出结论:农民工市民化是城市化的最深层面和关键所在。

关键词:农民工;城市化;农民工市民化

1中国城市化问题背景分析:特殊的城乡二元结构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历史发展阶段,即农业人口、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人口的转化和聚集的进程。而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也就是其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并最终实现城市化的过程。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二元性理论影响最大的出自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刘易斯认为,在很多国家经济中都存在二元经济结构:零边际劳动生产率的传统农业部门和劳动生产率较高的现代城市工业部门。这一理论的中心内容是,城乡移民是自然的输出过程,现代工业部门只要提供略高于农业部门的工资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而使其获得迅速发展(蒋霞英、欧阳力胜,2007)。目前的中国正处于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传统农业中几乎无限供给的剩余劳动力,使得农业的边际生产很低,甚至趋向于零,这些都与刘易斯的观点一致。然而,刘易斯的剩余劳动力模型中有一个隐含的假定: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并且存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然而中国目前的体制框架却很难满足这一点。一方面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户籍制度人为地把城乡人口划为彼此分割、极不平等,且很难逾越的两大社会群体,把农民禁锢于乡村土地之上,拒之于城市大门之外。即使是已进城多年的改变了职业身份的农民,仍然被排斥在城市管理体制之外,享受不到市民的福利保障待遇,使其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另一方面是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政府现行的土地政策使得承包的小块土地在成为农民“保命田”的同时,也成为套住农民,使之离不开的“根”,难以脱离土地。有了土地作为其后盾,而又面临城市里的种种待遇不等,农民进城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削弱。(姜作培,2003)

上述情况直接就导致了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不同步。城市化长期落后于工业化发展。改革开放前的工业化是在割断城乡要素流动的基础上实现的,其中1978年最大的城市化与工业化竟相差26.2个百分点。改革开放30年来尽管城市化与工业化差距不断缩小,但是城市化水平还是明显低于工业化(白南生、李靖,2008)。这意味着,在现有的体制框架中,这种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脱节必然给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的分化组合,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现代化转型带来巨大阻碍力量。

2农民工的含义及其群体分类

2.1农民工的定义

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引发的我国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使得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过渡、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即“农民工”。


(未完,全文共5762字,当前显示121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