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三峡库卫生规划革新措施

建国以后,我县卫生事业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得到极大发展,城乡人均期望寿命有较大程度地提高。但是,由于长期传统卫生计划模式和旧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束缚,我县区域卫生规划已极不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发展经济的要求,必须进行调整与改革。三峡工程的兴建,使我县面临大规模医疗卫生机构迁移,为我县区域卫生规划的总体调整与布局带来良好的契机。现就我县区域卫生规划现状及改革提出设想与建议,供各级领导决策时参考。

1我县区域卫生现状

1.1一般情况巫山县位于长江流域巫峡地区,距三峡工程大坝仅124公里,是重庆市东大门和重庆库区的最低水位县。全县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680米,最低73米,境内山大坡陡,沟壑纵横。全县辖6区48个乡镇,566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数的94%。1996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62556万元,财政支出8711万元,卫生事业拨款364.77万元,卫生事业费占县财政支出的4.19%,人均卫生事业费6.31元。

1.2卫生资源现状1996年底统计表明。巫山县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675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个,中医院1个,区(中心)卫生院8个,乡镇卫生院48个,地名卫生院27个;行政村卫生室及医疗点566个;县妇幼保健院1个;非卫生部门医疗机构23个,其中,厂矿企业医务室11个,学校医务室12个。除此之外,还有个体医疗机构35个。全县卫生部门医疗单位有病床636张,平均每千人口占有病床1.1张。卫生技术人员790人,平均每千人口占有卫生技术人员1.4人。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8人,占1.01%;中级214人,占27.09%;初级568人,占71.90%。

1.3医疗需求和资源利用情况我县医疗服务以常见病、多发病为主。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流动人口相继增多,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呈上升趋势。同时我县山区农村又是地氟、地甲病高发区。1996年全县门诊诊疗875589人次,人均1.51次;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就诊的人次中,县级医院占9.92%,农村乡镇卫生院占74.61%,个体及其它机构占5.47%。全县医院病床使用率为40.41%,农村卫生院为48.83%。

1.4医疗供需和资源利用的主要矛盾

1.4.1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分布不均。由于我县经济发展落后,卫生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医疗资源总量(机构、床位、医生数)偏低,医疗机构普遍规模小、条件差,且多数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镇,偏僻乡村缺医少药的现象仍然严重存在。

1.4.2医疗网点基本健全,但服务功能低下。我县卫生部门现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基本覆盖了全县城乡。分布虽广,但多数农村医疗机构服务功能不到位。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和地名卫生院,房屋破旧且危房比例大,医疗设备极少,人员及技术不配套,医疗护理条件极差,与当地农民的医疗保健需求极不适应。

1.4.3病人流向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由于我县绝大部分医疗设备和较高医疗技术过分集中在城镇,基层区乡医疗条件较差。一些本应在区乡卫生院就地诊治的常见多发病,转而流向县级医院和城镇个体医疗机构。其结果导致农村医疗单位闲置,使我县仅有的卫生资源也得不到充分利用。


(未完,全文共4443字,当前显示131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