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多学科协作与医疗质量相结合

摘要。本文通过对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team,mdt)的定义与背景的阐述,并对开展mdt与医疗质量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进行探索,为推广多学科协作模式,提升医院对疾病的综合诊疗水平,保障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多学科协作;医疗质量管理;相结合;参考

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人类社会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迫使医学专科由原有的综合学科向专病科学方向发展。这一方面促进了医生对专业技术的创新与提高,但另一方面患者容易被医生的专业局限性误导,甚至产生错误的诊疗决策。从科学发展史来看,科学经历了综合、分化、再综合的演变发展过程,医学的发展也将经历这一过程。为此,现代医学发展再次将专科综合,提出多学科协作(mdt)的理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治方案。

1实施多学科协作(mdt)的意义与目的

通过将多学科协作管理与学科建设、医疗质量、科研教学、智能信息化及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创新管理模式,针对某个体或某一群患病程度相似的患者整合医疗资源,为患者确定最佳治疗方案,最终达到规范化、同质化的诊疗。能够充分体现科室专业特色,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多学科协作诊疗这一全新的诊疗模式在综合诊疗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优化患者就医流程,促进学科交叉发展,提升专家区域影响力与专科特色,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民,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照顾理念,达到多学科协作诊疗精细化管理的目的[1],是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模式之一。

2多学科协作(mdt)的定义与发展背景

2.1多学科协作(mdt)定义。多学科协作是指来自两个或以上相关学科,一般由多个学科的专家形成相对固定的专家团队,针对某一系统或器官疾病,通过定期、定时、定址的会议,提出个性化诊疗方案的临床诊疗模式。目的是在多学科论证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一个最有效、不良反应最小、生活质量最好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2.2多学科协作(mdt)国外发展情况。1948年的英国国家健康保健计划中提出直肠癌多学科模式。该保健计划中规定直肠癌患者的诊治必须经过多学科协作诊断、制定诊疗方案,只有多科室方案制定后才能具体实施治疗。多学科协作模式引入医学领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2]。上世纪中期,澳洲和欧美等国家在肿瘤规范化诊治体系中,也实施了多学科协作模式[3]。先是协会或学会在指南中推荐将mdt模式运用到肿瘤诊疗过程中,后卫生行政部门发布多项规定或政策积极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70年代,美国提出“医学整合”新概念,并成立集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临床诊断及基础研究于一体的大型医院—美国安德森癌症中心。90年代,美国又率先提出“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概念,并把mdt列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的部分肿瘤指南。由于mdt模式推广运用在肿瘤诊疗过程中,并充分体现其重要性,便将该模式也逐步运用于其他良性或慢性疾病,包括神经康复、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心血管疾病等。


(未完,全文共3657字,当前显示121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