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利率市场银行资产定价
一、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资产定价
1.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展与目标。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从货币市场起步。1996年6月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放开,1997年6月银行间回购利率放开,1998年贴现利率和转贴现利率可在不超过同期贷款利率(含浮动利率)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行决定。1998年后,开始允许贷款利率浮动。2004年10月,央行在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同时,开始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同时,为保证基准利率正确反映市场利率水平,中国人民银行增加了基准利率调整的频度,大大提高了利率政策的灵活性。总体来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遵循了二级市场先于一级市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的基本原则。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现利率真实反映资金市场的融资成本与资金供求状况,真实反映金融资源的价格,并通过有效的价格机制更有效地配置金融资源,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二是在利率成为金融资源有效配置基本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手段与政策传递机制的作用。利率市场化的具体目标是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以同业拆借利率为中介目标利率,各种市场利率围绕其波动的完善的市场利率体系。
2.我国商业银行资产定价主要以利率为基础。
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来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是贷款。2005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与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资产(包括短期贷款、长期贷款、押汇和票据贴现等)占总资产平均比重为53%左右,其次是各类投资(包括中央银行票据、国债、金融债、其他债券和少量股权投资等)和其他资产(包括现金与存放中央银行存款、存放与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买入返售款项、固定资产、应收款项等),详见下表。
表:2005年四大国有银行与境内外上市商业银行的资产构成
注。资料来源于各家商业银行公开发布并经审计的2005年年报,建设银行与交通银行为境外审计数,其他银行为境内审计数。
由上可知,我国商业银行表内资产中占最主要部分的贷款与投资基本上都是基于利率的产品,相当一部分其他资产定价也基于利率。
3.利率市场化要求商业银行改善资产定价机制。
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改革允许存贷款利率水平在更大区间内浮动,并最终由市场决定。这要求商业银行主要基于利率的资产定价方式进行转变。
首先,利率市场化允许中央银行对基准利率水平进行经常性调整,并允许利率水平随市场供求变化。这会更大地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包括资本成本、存款成本及其他负债成本等,从而要求商业银行在资产定价中予以考虑;
其次,利率市场化促使商业银行为取得客户资源、获得市场份额而提供更大程度上的差异化服务,从而采取差别价格。因此,要求商业银行拥有更强的资产定价能力,选择合适时机采取有针对性的价格竞争策略;
第三,利率市场化通过改变金融市场的收益率水平,并在更大范围内(浮动区间)允许商业银行根据贷款或投资对象所在的行业及其自身风险、客户关系等来确定和调整贷款或投资的价格,从而要求商业银行资产定价机制发生改变;
第四,利率市场化改变了商业银行客户的预期与行为方式,从而影响到商业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并进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产定价。商业银行必须建立起适应市场的定价模式才能维护现有客户并进一步扩展新的市场。
二、利率市场化下影响商业银行资产定价能力的因素
1.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资产定价的主要方法。
(未完,全文共6804字,当前显示13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