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立足内蒙古村镇银行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内蒙古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在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和美国社区银行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促进内蒙古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村镇银行;对策;“三农”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首要问题,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与关键。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基本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对破解“三农”问题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首批村镇银行的试点省区之一,内蒙古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村镇银行发展的方针、政策,积极推进村镇银行在本区的发展。截至2015年6月月末,全区开业村镇银行65家,分布在全区12个盟市,实现了盟市的100%全覆盖和旗县区的80%以上覆盖。村镇银行在内蒙古的农村金融领域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在支持农村牧区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拓宽了民营资本投资渠道,推动了内蒙古地区县域经济、非公经济发展。但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在发展和经营中,显现出资金来源不足、定位不准等问题,全面系统地分析这些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无疑十分必要和意义重大。
一、内蒙古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内蒙古作为首批村镇银行的试点省区之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村镇银行发展的方针、政策,积极推进村镇银行在本区的发展。2007年4月,内蒙古第一家村镇银行———固阳包商惠农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在经历2007、2008、2009年三年的摸索后,内蒙古村镇银行的发展进入高峰期,2010和2011年设立的村镇银行分别为19家和21家,2012年开始进入平稳发展期,截至2015年6月末,全区开业村镇银行65家,其中,开展存贷款业务2年以上的村镇银行共有61家,比2014年年末增加5家,这61家村镇银行的资产总额为419.46亿元,比2014年年末增加164.55亿元,增长64.55%,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各项存款余额313.96亿元,较2013年增加107.9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50.78亿元,增长75.54%。从地区分布看,65家村镇银行分布在全区12个盟市,实现了盟市的100%全覆盖和旗县区的80%以上覆盖。总体上看,内蒙古村镇银行得到较快发展,在支持农村牧区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拓宽了民营资本投资渠道,推动了内蒙古地区县域经济、非公经济发展。
(一)资产规模、存贷款规模截至2015年12月月末,内蒙古村镇银行资产总额419.46亿元,比2014年年末增加164.55亿元,增长64.55%,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各项存款余额313.96亿元,较2013年增加107.92亿元,增长52.38%;各项贷款余额250.78亿元,较2013年增加107.92亿元,增长75.54%。与全国同期的贷款增长率20.94%和存款增长率28.79%相比,内蒙古2015年的存贷款增长是比较快的。
(未完,全文共4679字,当前显示12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