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银行业市场化革新过程以及特征

中国银行业三十年的改革,是一条沿着市场化路线不断探索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的道路。随着逐步践行加入wto的承诺,中国银行业面临严峻的挑战。论文百事通要想使中国立足于世界经济金融不败之林,就必须继续深化中国银行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尽快解决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迅速提高银行业的竞争能力。这需要借鉴国际经验,取长补短,更需要反思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历程。从而为充分发挥银行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初始起点及改革的酝酿:二元银行制度取代“大一统”银行体制(1978--1984年)

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对原有的“大一统”银行体制的扬弃。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对传统银行制度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进行了精辟的阐述,提出“要把银行作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在此认识的推动下,重新审视银行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强调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企业,可以广泛积聚社会闲散资金,并按照国家政策和市场需要分配这些资金。

在对传统银行制度认识突破的同时,银行业单一狭隘的业务制度开始扩展。首先是扩大银行信用活动范围,逐步突破传统体制下银行信贷资金被严格地限定在企业流动资金分配领域的束缚;其次是改革国营企业流动资金管理体制,银行经营国营企业的流动资金;然后,1979年以后中国的商业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信用形式逐步恢复和发展,开办各种新的业务品种,丰富了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推动了银行业务的多样化。

在中国银行业务悄然突破和扩展的同时,传统的金融体系也开始改革和重建,改革的思路是按照市场化取向的要求,借鉴国际做法,破除原有的单一银行体系,建立“二元银行制度”。这是中国金融理论和实践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羁绊的关键一步,标志寡占型金融组织体系开始发育,竞争因素开始被引入,从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银行业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新的平台,并由此走上市场化的发展轨道。因此,二元制银行制度的建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元银行制度”的建立较原有的“大一统”银行体制是银行组织结构的创新。但运行机制基本上是旧机制起支配作用。从中央银行制度来讲,首先,中央银行体系是按照行政区划设立分支机构。这种设置模式为地方政府干预银行工作提供了方便。其次,央行与财政部的职能模糊不清,央行实际上是财政部的直接融资来源,影响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最后,中国人民银行既是管制主体,也是银行服务的经营主体,不具备运用市场化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的地位。从专业银行制度来讲,首先,恢复四大专业银行基本上是在国家政策分工所限定的地域和行业范围内发挥自己的功能,使得银行体系的市场竞争结构仍旧处于高度垄断的状态;其次,国有专业银行担负着大量的政策性金融业务,专业银行内部难以形成经营的风险意识,中央银行难以通过市场对之进行宏观调控;再次,专业银行接管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业务后,在预算软约束的条件下,网点铺设过快,成本激增;最后,专业银行继承了中国人民银行纵向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不是按照经济、集约、效率的原则进行组织架构安排的,保持极强的行政耦合性。随着宏观经济体制和运行模式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专业银行的纵向组织模式已显出不适应市场竞争的低效率。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金融体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要求。

二、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逐步启动:机制转换(1985--1988年)


(未完,全文共7655字,当前显示141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