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式语文教育探讨
生态教育学的诞生,是教育学与生态学相互借鉴而形成的学科。它的提出与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是一致的,更多地体现出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现状,为不少教育专家和教学一线的老师所称道。在探讨语文教育的同时,把生态式教育与语文教育结合在一起,不断修复课堂教学对生命意义的缺陷的同时,使语文教育更多的体现出对人文素养和知识能力的提高和人格塑造的过程。
一、生态式语文教育的背景、意义和基本内容
(一)背景
生态式语文教育是在生态教育学的基础之上研究语文教育的一种学科,它把教育生态系统中有机的机构和功能应用到语文教育当中,探讨生态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指导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而这一概念是美国教育家克雷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提出来的。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育要强调人的内在性、全面性的发展,要求培养的人是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基于这一前提,生态式语文教育适应了这样的发展要求,更好培养了学生的内在精神,更多的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一方面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粗放型”经济发展虽然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的提高带来了巨大的福利,但基本上消耗的是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对生态造成了严重地破坏;为此,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目标。把语文教育的研究建立在生态学的基础之上,可以把生态文明的宣传“带进”语文教学的课堂上,使语文教育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达到共赢。而生态文明的研究可以为语文教育教学提供一种教学方向。这种方向对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内在精神、情操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学生从生态教育中发现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热爱自然,使学生在学习保护环境的同时,达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意义,更好地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当下的应试教育扭曲了原来语文教育的生态化,出现了很多的不符合生态化的教学现象,不仅学生饱受应试教育之苦,而且老师也遭受升学率的压力,导致教学严重偏离了生态式教学的要求,使语文教学成为了应试教育的一个工具,没考虑到学生的内心的需求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当然在新课改和基础教育改革如火如荼进行中,虽然我们可以“窥见”生态式语文教育是与课改与时俱进的。但语文教育仍存在着闭门造车、墨守成规之嫌,出现了很多的严重问题。如只注重工具性,而忽视了人文性的育人培养;语文教育中的教材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始终如一”的教学风格、方法很难跟上课改的要求;教师的教学实践没有生成的空间,使语文教学容易变成机械的、无对话式的唱独角戏教学;语文教师“以不变应万变”教学策略一用就是好多年,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很好地组织课堂教学;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适时提出适应语文教育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语文教育当中体会生活、体验生命价值,养成具有人文性、终身化的学习品质。正因如此,生态式语文教育适应现代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时代呼唤,它不仅可以更好地适应这些价值的追求,也可以更好满足于自我生命的审美价值。
(二)意义
1.生态教育的意义
(未完,全文共7588字,当前显示122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