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内部控制及证券公司的管理

治理机制是公司制度的核心,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基本要素,而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则是现代企业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的有力保证。内部控制作为由公司管理层为履行经营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程序,与公司治理密不可分。证券业是特殊的高风险行业,证券公司由于在证券市场上同时担任多种角色(发行中介、交易中介、投资者、融资者、信息提供者等)而处于证券业的核心位置,从而成为证券业风险的聚合处和汇集点。现代证券公司的业务具有高信用性、高流动性、高预期性、高虚拟性的特点,使得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和难以把握。

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完善的内控机制应该达到以下标准:控制触角涉及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没有留下控制盲区;事权划分明确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控制程序规范,过程控制受到特别的重视;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内部控制的功能可得到有效发挥。

我国证券公司起步较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起步更晚。实践中,许多证券公司认为建设内部控制机制是用条条框框束缚自己的手脚,不利于创新发展,在行动中仍然重外延扩张,轻内涵发展;重业务拓展,轻风险防范;重部门短期经济利益,轻公司长远发展目标;重被动地迎合外部监管法规及制度的要求,轻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系统建设。这种状况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制度的制定情况来看,我国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大多数都是有关法律法规的简单复制,或者是同业制度的拷贝,缺乏与自身经营情况相适应的个性化规定,导致这些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和控制力度。(2)从制度执行情况来看,许多证券公司制定内部控制制度都是基于应急的需要,或者是应付主管部门检查监管需要,因此制度制定以后,或者束之高阁,或者缺乏确保各项制度得以履行的落实机制,使得内部控制制度难以得到有效执行。由于公司内部缺乏及时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种失控行为。(3)从制度维护方面来看,内部控制制度可能因经营环境、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削弱或失效。已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都是为那些常规的业务类型而设计的,因此,可能会对非常规的或未能预料到的业务类型失去控制能力。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之中,为便于生存和保持竞争能力,证券公司势必要经常调整经营策略,或增设分支机构,或增加新的业务品种等业务创新,但证券公司常因不能及时对原有的控制制度进行维护从而对新增的业务内容失去控制作用。(4)从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体系来看,证券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建立其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对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出及时修正或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不断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改进,才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是当前证券公司普遍缺乏的。


(未完,全文共8417字,当前显示114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