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药品冷链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1修订的背景

1.1冷藏药品市场规模迅速增长

自从我国加入wto之后,国内生物制药市场加速扩张,据专业机构推测,2013年全球的生物制药市场收入有可能突破1100亿美元。伴随着各种禽流感病菌感染事件频发,政府加大对国民的基本传染疾病的免疫计划,加速了我国的生物制药市场急速扩张,其中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制,并投入市场,已经验证了我国疫苗研制速度在加快〔1〕对一些温度较为敏感的药品,如疫苗、化学药品等在整个药品总量的比例越来越大的条件下,尤其是冷藏药品的年增长率远高于其他类型的药品。

1.2药品冷链管理依然存在较为严峻的形势

药品冷藏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药品的品质安全,这对强调药效治疗的今天,已经显得非常重要,自从2010年“山西问题疫苗事件”,已经将药品冷链管理的漏洞彻底推向了媒体及公众的面前,这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而言,备受压力与公众的指责。这一事件引起了政府的关注,也在深思其中的问题,这就有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修订工作,不仅具体通报批评了山西疫苗经营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求各地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做好监管,并广邀专家、学者对gsp的修订工作,以往以此加强疫苗流通及冷链运转管理方面上的工作。2000年颁布的gsp已经无法适应现今市场流通环节上对药品品质管理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与一些政府的行政法规存在一些冲突;第二,一些法规过于陈旧,已经无法适应现在形势发展的需要,如药品企业管理的技术、物流业及购销模式等;第三,一些药品企业的药品运输管理存在漏洞,但现行的法律法规也无相关的规定,如药品储存温湿度控制、电子监管、高风险药品的市场管理等;第四,gsp的标准在总体上已经无法适应现今药品许可管理的各项要求,远远落后于一些新的项目发展的目标,并且降低了市场准入的一些标准,非常不利于运输药品的安全〔2〕。

2从药品企业角度对新修订的gsp中药品冷链管理条款的思考


(未完,全文共3344字,当前显示82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