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国中小企业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目前,绝大多数的市场是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顾客是产品是否被接受的最终决定者,而顾客注重的是质量。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期成功,就要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质量管理。然而,我国中小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加以分析,以期为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激励机制

一、我国中小企业质量管理问题与原因分析

1、质量管理停留在“事后检验”阶段

质量管理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的质量检验阶段即事后检验阶段;第二阶段是20世纪40--60年代的统计质量管理阶段;第三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然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多数还停留在差不多一个世纪以前的“事后检验”阶段,严重缺乏必要的“事先预防”。“事后检验”是在成品之后的检验,主要作用是“事后把关”,把成品中的不合格品挑出来,保证交付的产品的合格率。其主要缺点是:责任不明,互相推诿。成品之后,如果质量检验部门检验产品问题较大,需要追查原因和追究责任的时候,由于没有实施全过程控制,质量责任不明确,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等部门就会互相推诿,产生矛盾。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企业领导的意识与能力问题。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缺乏质量意识,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产品促销和市场开拓上,不太重视质量与质量管理;在能力上,不太了解现代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员工基本不参与质量管理

多数中小企业认为质量管理是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的事情,管理人员基于工作内容与职责而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普通员工则基本不参与质量管理,而是处于“被管理”状态。一是领导层的意识和观念问题。企业领导者往往把员工视同于生产工具,当成纯粹的“经济人”,不太关心和了解员工,忽视非经济因素对员工的影响,他们关心更多的是生产,属于“任务型”领导。领导层的这些想法和做法,直接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员工意识和能力问题。在意识上,员工认为自己跟老板之间只是一种短期的雇佣关系,在根本利益上是对立的,没有归属感,没有奉献精神也认为没有必要奉献,也就不会参与到管理中,只做自己份内的事,而且是被动的做事,根本不想参与质量管理。

3、过多地侧重生产过程的控制

中小企业的质量管理,侧重生产过程管理,对于其他过程,诸如市场调查、产品设计/开发、售后服务、用后处置等过程相对来说疏于管理。其结果是产品质量问题频频,如产品不适销、市场难以拓宽、产品更新换代受影响等等。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领导者的问题,他们不懂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认为,要保证产品质量,就要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即对影响产品质量的所有过程都要加强管理。

4、管理标准过于主观


(未完,全文共3824字,当前显示119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