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四大途径及运作

[摘要]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既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明特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要取得实效,需要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选择正确的途径,主要途径有:在课程教学中渗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注入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高等院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选择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鲜明特征,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1〕。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理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大学生的生态理念及生态素养,不仅会影响他们自身的成长与进步,还会影响到“美丽中国”建设的成效。高等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成为新时代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明特点。高等院校生态文明教育要取得实效,需要根据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选择正确的路径。高等院校要从不同的角度,形成生态文明教育的多维路径组合,才能使不同形式的生态文明教育形成合力,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一)优势。课程教学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渠道。渗透的教育方式,就是把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内隐的方式融入高等院校教学全过程中,“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生态文明理念的熏陶教育”〔2〕。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高等院校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在一套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比单独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能够取得更好的实效。二是可以节约开展生态教育的成本。通过现有的课程体系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不需要额外投入人力及物力,不需要安排单独的教育时间,只需要对任课教师进行适度的培训,让任课教师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想、基本要求即可进行。这种教育方式对物质资源投入要求不高,同生态文明建设对资源节约利用的要求具有一致性,是生态文明要求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三是可以取得双重效果。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既是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也是对教师的教育过程,在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本身也会受到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生态文明素养都能够得到提高。正因为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具有上述优势,在课程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才成为高等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路径。


(未完,全文共8419字,当前显示13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