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宁国香榧的发展前景与丰产改造栽培

摘要分析了宁国香榧的发展前景,阐述了低产林改造与丰产栽培技术,并对宁国香榧的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宁国香榧产业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关健词香榧;发展前景;低产改造;丰产栽培

香榧为我国著名干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集食用、用材、观赏、生态于一体的国家二级保护树种[1]。宁国市的香榧资源位居安徽省前列,过去宁国香榧的产量低且不稳,甚至几年不结果,人工种植也很少,现由于采取了低产改造和丰产早实栽培措施,使宁国市香榧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初步形成了以林业龙头企业带动,种植大户和农户积极跟进,大力发展香榧人工栽培和低产改造利用的良好局面。

1宁国香榧的发展前景

1.1资源状况

1.1.1资源分布。经调查统计,宁国香榧成年树有5.5万余株,其中甲路镇有近万株,其余主要分布在胡乐、万家、南极、霞西、青龙、方塘等山区乡镇,生长在海拔200~600m之间的谷地、沟边、山的中下部,与山核桃、毛竹及杂灌木混交在一起,在很多自然村边可见百年以上的大树,成散生或块状分布。

1.1.2品质。宁国市的香榧属于天然林,没有经嫁接改良,但是品质中上等的小籽长形榧和中籽长形榧在各个产区都有分布,其中甲路镇略多,总体上是口感一般的实生榧占多数。

1.1.3产量。统计资料显示,在1983~2002年的20年中,香榧最高产量在1986年和1995年,均达到240t,另有3年达到上百吨,其余年份产量较少,在产区各乡镇都有单株蒲包产量超过500kg的大树。产量主要来源于村落边上的大树,混交林中的成年树数量多但产量少。

1.2经营现状

长期以来,榧农缺乏管理技术,大批天然榧树林处于自然野生荒芜、靠天收状态,香榧的产量低且不稳,使榧农经营的积极性不高;香榧育苗及造林的成功率较低,经营周期长,制约了香榧的人工栽培;没有建立良种繁育基地,缺少优良种苗与接穗;采收及收购香榧子时不分品质等级、收购价格偏低;政策和资金支持及社会各方的参与力度不够。

1.3发展优势

1.3.1自然优势。香榧是红豆杉科榧属常绿植物,为高大乔木,幼时耐荫,成林较喜光,浅根系肉质根,适温暖湿润气候,喜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宁国市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皖东南山区丘陵带,天目山脉与黄山余脉在宁国市南部交汇,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气候温暖湿润,常绿落叶阔叶林相混交,林木生长旺盛,林地资源丰富,是香榧生长最适宜地区之一。

1.3.2经济优势。宁国市人工林有山核桃、板栗、毛竹、元竹、杉木等,是“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是安徽重要的山区林业县市,经济综合实力及人均收入均居安徽省前列。省级林业企业詹氏公司是安徽省最大的山核桃加工企业,年销售量上百吨,从2004年开始发展香榧人工种植,现已有香榧育苗基地13.3hm2,香榧造林基地逾66.7hm2,野生香榧经嫁接改造少数已开始结果。

1.3.3市场需求。目前我国香榧面积和产量少,市场需求旺,供需矛盾突出,市场销售价格每500g已超过100元。香榧已成为目前经济效益最高的干果之一。

2低产林改造

2.1人工授粉

2.1.1授粉不良的原因。香榧雌雄异株,雄花在每年的4月中旬初成熟,雌花在4月中旬末成熟,花期往往不一致,还有雄树缺少、授粉期天气阴雨连绵等都可能造成雌花授粉不良,因此必须人工授粉,否则产量没有保障。


(未完,全文共4362字,当前显示137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