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联通牡丹江本地传输网建设探讨

摘要。通过多年来在本地传输网络建设和维护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对牡丹江本地网络建设维护问题进行分析,对下一步网络规划建设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网络结构;建设思路

前言

经过近十几年的建设发展,中国联通牡丹江分公司本地传输网已经初具规模。原有的传输网络主要是作为gsm网的工程配套项目进行建设,受业务投资影响极大,工程的目的主要是满足移动业务的接入,传输设备在网络建设前期大量采用光缆微波等设备。随着数据和互联网业务需求的急速扩展,原有的网络规模已不堪重负,只能单纯地满足业务接入,网络的安全性、合理性得不到保证,电路的利用率低,增加了网络优化的难度,造成传输网络年年投入、月月升级、天天割接的被动局面,重复性投资规模反而加大。传输网络结构不太清晰,影响全程全网的网络规划和发展战略目标。

中国联通牡丹江分公司已清楚认识到本地传输网建设的重要性,并从2003年开始摸索建设一个满足移动、数据、互联网等各种业务需求的综合性传输平台。

特别是国家关于通信行业重组后,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合并,组成新的中国联通,这对原联通传输网和网通传输网的资源互利互补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下面是笔者结合多年来在联通牡丹江传输网工程规划建设中的经验和体会,对联通牡丹江本地传输网下一步的网络规划建设进行探讨。

1、网络结构建设思路

中国联通牡丹江本地传输网既包括msc、bsc、关口局、数据交换中心等中心局(站),又包括各种基站、数据pop点和用户接入,牵涉的局(站)数量众多,各个局(站)的作用各不相同,业务的流向也不相同。因此,牡丹江本地传输网可以按照各种业务网的网络组织进行传输系统的分层建设,可以采用itu-t建议中所规范的分层分割方式进行。

1.1核心层

城域内msc、bsc、关口局、汇接局、长途交换局、数据交换中心等核心节点之间组成的传输层面,此层面的电路需求比较大、电路种类比较多,是本地网的核心节点。核心层作为多种业务的传输平台,节点数比较少,电路需求量大,电路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核心层在网络建设初期,可采用环型结构,随着业务的增加,可逐步过渡到网状结构,但传输系统一般采用sdh自愈环技术,采用多环相交方式。

1.2汇聚层

由于城市的基站数、数据业务接入点pop多,如果都将这些节点直接接到中心局,势必组网复杂,而且不易管理。因此,根据各种业务接入点分布的情况,挑选部分机房条件好、业务发展潜力大、辐射其他节点组网方便的节点,作为其他节点的业务汇聚点,对基站进行围绕汇聚点的分区域汇聚,称为汇聚层。

汇聚层节点主要用于分区汇集众多基站和pop等业务接入点的电路,并将它们转接到核心层的节点。如前所述,无论是话音业务还是数据业务,汇聚层局(站)的业务类型都属于汇聚型,因此,汇聚层比较适合采用子网连接保护(sncp)环。汇聚层节点应选取机房条件好(包括机房面积、电源、布线、光缆进出局方便)的局(站)、基站或pop机房,机房应该考虑到以后发展的需要。汇聚层节点应适当分散,以方便边缘层节点的接入,每个汇聚点所带基站应尽量属于同一个bsc或数据中心局,为了保证业务网的安全性,每个汇聚点所汇聚的sdh环的数量一般应在3~5个,汇聚的边缘层节点的数量应少于40个。每个汇聚环都应该直接与相关的核心层节点相连,以避免出现过多跨环的业务,环间互连节点最好有2个。

个别县区的业务发展潜力较大或业务接入的分散性较大,也可以考虑设立一些汇聚层节点首先进行分区汇聚后,再传输到核心节点。


(未完,全文共4356字,当前显示144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