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临界期假说的争议及其对二语学习的启示

关于临界期假说的争议及其对二语学习的启示

摘要:学习二语的人多不胜数,然而学习的效果却千差万别。人们想要探寻习得语言的奥秘,二语习得的临界期假说激起了研究者们的热情,并对它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年龄对二语习得有多大影响,又有哪些影响,这些是语言学家们想要弄清楚的问题。不是所有人都支持临界期假说,反对者同样发现超过临界期却习得了二语的例子,然而双方都没有十分有力的。c据确定临界期的存在及其作用,让我们不禁反思这些实验是否有不足之处限制了实验结果,此外二语的习得应该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将探讨临界期假说之中的争议,虽然临界期假说还有有待完善的地方,但已有的研究也对我们的二语学习有所启示。关键词:习得临界期年龄启示一、引言

为了在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中取得更多优势,掌握更多语言的必要性日益突显,语言学家们在不断探索人类掌握语言的奥密。二语习得研究的尝试最先开始于二语教学,chastain(1971)曾试图把chomsky《句法结构》中的规则运用到第二语言教学之中,而后chomsky的“管约论”提出的第一语言习得的“原则参数”原理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第二语言习得集中研

究在第一语言习得理论中的普遍语法原则在第二语言中是否起作用和如何起作用的问题上。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仍旧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主要内容(宁春岩,2001)。此外,乔姆斯基认为语言能力与嗅觉、听觉等器官一样,是一种官能,并称之为“语言官能”,这一官能由遗传获得。到了80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krashen)(1981,1985)提出了l2习得中的“输入假说”,即五大假说理论:习得与学习假说(theacquisition-learninghypothesis);语言输入假说(theinputhypothesis);情感过滤假说(theaffectivefilterhypothesis);监察假说(themonitorhypothesis)及自然顺序假说(thenaturalorderhypothesis),这也是当今二语习得研究中最为著名、影响力最大的的理论。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起与发展衍生出了新的理论――临界期假说(criticalperiodhypothesis,或译为关键期假说),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生物学,语言学家lenneberg(1967)首先将这一理论应用于第一语言的研究,他通过实验,搜集大量证据得出结论,充分习得第一语言的最佳时期是从人出生后到青春期大脑结构发生变化之前这一段时间,即2到12岁之间,过了这段时间,语言的习得将受到限制。这一假说激起了语言学界很大的兴趣,并将它运用于二语习得的研究,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这一假说,反对者也做了许多实验调查希望推翻这一假说。然而双方都没能得出十分有力的定论。通过前人

的研究,我们发现在二语习得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

二、学习与习得


(未完,全文共7366字,当前显示123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