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郏县地方文化的架构

郏县地方文化的架构

几千年的积淀,铸就了郏县地方文化的五大架构,形成地方文化传承五大载体,这就是三苏文化、知青文化、儒道文化、饮食文化、龙凤文化。

三苏文化。三苏文化因“唐宗八大家”苏轼、苏辙的真茔和苏洵的衣冠埋在郏县而形成。三苏文化就是以三苏的哲学思想,官海经历,文学成就,佚闻佚事,郏县的苏轼、苏辙的坟墓和父亲苏洵的衣冠冢,后人托物言志,对三苏生平和学术进行了深入的文化挖潜和广泛的学术交流,从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名人文化体系---三苏文化。宋元以来,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到三苏坟祭祀拜谒,吟咏题刻,形成了一道绚丽多姿的三苏文化风景线。1962年三苏坟被定为河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本nhk电视台,台湾奉天传播公司先后来三苏坟拍摄专题片;美国白宫美中文化交流委员会委员、西华盛顿大学教授唐凯林专程来郏开展文化交流。世界苏姓宗亲会派团来郏寻根祭祖,考察投资环境;郏县成功地承办了中国第四、第十四届国际性苏轼学术研讨会,使三苏文化成为郏县的一张名片、展示郏县形象的窗口。知青文化。1955年,郏县大李庄乡32名初中毕业生和高小毕业生回乡参加合作化工作,引起了毛泽东同志的“特别注意”,做出了“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做为的。”光辉批示,从而引发了历时10年、有一千八百万知青、牵扯一千八百万个家庭的上山下乡运动。中央和省级40多家新闻单位派驻记者云集郏县。知青生活成为文学家、史学家反映和研究的对象。知青生活、知青文学、知青史构成了颇具特色的知青文化,郏县大李庄乡被誉为“中国知青运动的圣地”。这里建起的广阔天地纪念馆、知青故居、知青路、知青井、知青林、知青之家保护完好,一个知青城区正在悄然崛起。


(未完,全文共3306字,当前显示74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