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免疫学理论及疫苗使用基本原则

第五章免疫学理论及疫苗使用基本原则

第一节、疫苗使用的基本原则

预防接种工作中所使用的疫苗都是经过国家药品检定部门的严格检定,并在长期的防病实践中证实是安全、有效的。为了正确、合理地使用疫苗,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防病灭病作用,在使用中应该掌握以下原则:

(1)各级卫生防疫部门,应该根据本地区计划免疫和实际防病工作需要,选用疫苗品种和剂型。

(2)参与计划免疫管理和具体实施预防接种的人员,必须了解有关疫苗的基本知识,熟悉疫苗性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疫苗说明书中要求的内容。

(3)按照计划免疫的免疫程序规定、人群免疫水平监测结果和上级的布置,确定疫苗的接种对象;防止盲目接种。

(4)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和接种疫苗后抗体维持时间的长短,确定疫苗的接种时机。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白喉、破伤风疫苗等,由于全程接种后抗体维持时间可达5-10年;虽然这些疾病都有各自的流行高峰季节,但因它们的抗体维持时间长,所以,一年四季都可以接种;不会影响免疫效果。面对—些尚未列入计划免疫常规使用的疫苗;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霍乱、伤寒等疫苗,由于免疫后抗体维持时间较短,在该病流行季节前完成全程接种,可以收到更好的免疫效果。

(5)由于疫苗普遍对热敏感,尤其是活疫苗对温度要求更加严格,为此,必须按照各种疫苗要求的温度保存和运输。

(6)疫苗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外观检查。发现标签不清,发霉变质,安瓿破裂或内有异物、摇不散的块状物、沉淀等情况,疫苗应予废弃。

(7)疫苗安瓿启开后,可受到空气中细菌的污染。为此,活疫苗要在半小时用完;灭活疫苗应在1h内用完。如未用完,疫苗应该废弃。第二节、疫苗使用中的特殊问题

一、应急接种问题

在传染病发生流行时,为控制疫情扩大蔓延,在一定范围人群内可进行疫苗的应急接种,但必须掌握以下基本原则:

(1)应急接种的疫苗,必须在接种于人体后免疫产生快;所需的时间短于该病的潜伏期,且对潜伏期酌病人注射后投有危险;如麻疹的潜伏期二般为7-12d,最长可达21d,接种疫苗后6-12d就可以产生抗体,因此对易感者进行应急接种,可控制疫情蔓延或终止流行。同时;对麻疹潜伏期的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一般没有不良反应。实践经验表明,在麻疹感染后的1-2d内接种麻疹疫苗,可阻止病毒血症的产生;使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减轻,不出现合并症。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的时间虽然不像麻疹那样迅速,但服苗后疫苗病毒能在肠道中很快复制,并排出疫苗病毒,在肠道环境中造成疫苗毒株优势来排斥野毒株。因此,也

可以使用脊髓灰质炎疫苗进行应急接种。白喉的隐性感染率较高,一般人都可能有残留抗体存在,所以在白喉流行开始时,也可以用白喉疫苗进行人群的应急接种。百日咳、卡介苗和乙型脑炎等疫苗,接种后达到有效保护水平的时间较长,在抗体或免疫力尚未达到有效保护水平时,疾病已经蔓延和流行。因此,一般不用这类疫苗做应急接种。

(2)接种范围和接种对象选择要适当。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划分疫区范围,一般是以病人活动的范围来划分,如病人所在的村(居委会)、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年级或班级等等。应急接种对象应是疫区内的易感人群,如不能确定易感者,则对无免疫史的密切接触者和易感年龄组的儿童进行应急接种。

(3)接种的时间要及时。在首发病例出现后1-10d内进行应急接种,愈早愈好。应在疫情尚未蔓延开之前接种完毕,否则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联合免疫问题


(未完,全文共5304字,当前显示141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