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新形势下基层社区面临的负担问题和减负对策

新形势下基层社区面临的负担问题和减负对策

内容摘要: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区发展对于推动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国家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管理水平,都有着十分广泛的现实意义。作为在社区工作的工作人员,我也深深地体会到社区工作的艰辛,既要面向居民,又要承担方方面面交办的大量任务。社区主要领导压力最大,不仅要走遍社区联系单位和居民,出面协调方方面面的关系,还要应付名目繁多的会议、调查、考核和检查,常年加班甚至带病工作。社区干部们都迫切希望理顺社区职责,减轻工作负担。下面我就结合我工作所在的**社区实际情况和自己亲临所承担的工作压负,提出以下粗浅的思考。关键词:社区表现分析建议一、新形势下社区工作负荷重的表现我们**湾街道**社区地处**新城起步区,东起新港实验学校,西连共港路,南至大港路,北抵北固山,面积约1.5平方公里。于2001年8月组建。现有海滨花园、四季花城等2个拆迁安置小区、1个开发小区,辖区内常住人口8218人,2624户,暂住人口535人,社区设有党委,3个支部,现有党员110人。经过这几年的旧城改造建设,现有45栋居民楼。辖区内配套设施齐全,有学校、菜场、超市、公交车站、物业管理处、巡逻保安队等各类便民生活设施和会所、图书室、乒乓球室、老年活动场所、圆梦艺术团、等公共活动场所。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从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起,植树种花、铺路修桥、加强爱国卫生活动、实行计划生育、陶冶情操逐步为社区居民群众创造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环境。让广大群众得实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在社区得到了充分体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市场和社会逐步分离,社会的自主空间不断扩大,传统的纵向单一性的社会结构逐渐向横向结构转变,单位制日渐式微。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单位体制的消解促进了社会组织功能的分化,导致社会事务大量涌现、重新分解并逐渐回归社会,越来越多的单位将其承担的社会职能分化出来,社区就成为后单位制时期市民生活的重要归宿,同时也成为承接社会职能的重要载体和新型公共空间。

社区是个小社会,工作面对千家万户,特别要为社会适应能力弱的群体服务,工作的繁重、具体、琐碎在所难免,我们作为社区干部对此并无怨言。但让我们感到无奈的是,各部门、各方面都把社区当成执行末端,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向社区交任务。社区被来自不同部门的要求牵着鼻子走,没有足够的精力为居民服务,自治组织的性质难以体现。根据本人亲身体会和对其他社区的调查的情况,就当前对造成社区工作负荷重的原因我进行了浅表的梳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社区居委会定位模糊,组织设置功能形成行政化。社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居民需求也各不相同,社区组织在结构、运行方式等方面应各有特色,但现实中社区组织和社区机构的设置体现了政府基层管理的需要,居民缺乏归属感、认同感。从理论上讲,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搞好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至于协助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去做与居民相关的部分工作必须以不影响居民自治为前提。但社区在实际工作中承担了大部分的行政工作,就拿我工作单位的社区来说,上级政府、街道、各职能部门或派出机构指派的行政任务占我们社区居委会整体工作的80%以上,居民也把居委会看成是政府组织而非居民自治组织,居委会变成了政府行政力量的延伸。


(未完,全文共5946字,当前显示14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