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危机与消解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危机与消解

文章来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年第5期作者:俞冰刘标许庆豫

摘要:本文梳理了现代性思想的历史沿革,探讨了现代性思想的历史进步意义及其负面性质,分析了其与人类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赋予现代化过程的双重性质。文章基于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关系及其多重性质,阐述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与过程,解释了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面临的危机及其原因。最后分析了消解高等教育现代化危机的设想:应当吸收哈贝马斯交往理性的思想和观点,重新确认高等教育价值观念,改革高等教育的相关体制,使高等教育现代化实践更为顺利,面向人类奉献更加丰富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现代性;现代化;高等教育现代化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整个社会追求的宏伟理想。这一伟大理想包容着高水平的大学、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水平和与之相互助长的发达的经济实力,以及建筑其上的整个民族的兴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然而,需要清楚的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内涵和效应是什么;隐于高等教育现代化背后的观念基础和理论基础是什么。唯有如此,我们在追求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期望与结果相一致。理解高等教育现代化,需要先行思考与探讨支撑人类社会现代化过程的理论和观念,梳理现代化过程的主要内容和表现,这将引导我们全面客观地把握高等教育现代化过程,并科学地实践高等教育现代化。

一、现代性的基本内涵与局限

现代性思想是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思想源头和启动按键,而现代性思想体系是启蒙运动的产物,秉承了启蒙运动对于世俗化生活、理性主义精神、自由主义思想的追求。启蒙运动用人类的理性批判中世纪宗教思想,用人类的理性取代了神的意志;提倡以人为

本的精神,即个人拥有不可剥夺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生命、自由与财产的权利。启蒙精神及其发散的人的理性和人的主体性思想实际上构成了现代性理论的核心内容。正如福柯所说,“现代哲学就是这样一种哲学,它正在试图回答着两世纪前如此鲁莽地提出的问题:什么是启蒙”[1]。

毫无疑问,启蒙运动和现代性理论促进了人思想的解放、社会运行轨迹的革命和社会的巨大进步。然而,在历史的沿革之中,诞生于启蒙运动的现代性理论和社会的现代化实践,逐步暴露出其与人自身对立的消极效应。正因为如此,人们开始梳理、反思和批判现代性理论和现代化实践。

吉登斯与哈贝马斯是两位明确主张人类仍未完成对自身处于其中的现代性的思考与把握的学者。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是指产生于17世纪的欧洲,并且在之后的岁月中,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的社会生活模式或社会组织模式。在吉登斯看来,现代社会制度在形式上异于一切传统秩序,是独一无二的,是一种与传统的“断裂”。在这个意义上,现代性意味着一种与传统对立的现代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是一种制度性的革命。现代性带来了社会联系方式的全球化,启发人们追求自我实现。但是,吉登斯认为,人们对现代性的理解“仍然极为肤浅”[2],现代性的主要特性“仍然在黑箱之中藏而不露”[3]。哈贝马斯指出,现代性旨在用一种新的模式和标准来取代中世纪已经分崩离析的模式和标准,来构建一种新的社会和时代。[4]把现代性视为一项“未完成的设计”[5],是哈贝马斯众所周知的立场。学者对现代性的犹豫、反思和批判,直接根源于随着现代性产生的人类困境。

在哈贝马斯看来,业已形成的现代性思想和话语系统,实际上在诉说“现代性的”危机的根源。哈贝马斯认为,现代性思想是通过对理性的呼唤和实践获得了承认和确证。而理性中最根本的核心是“人”的观念。哈贝马斯说,“马克斯·韦伯的西方理性主义


(未完,全文共11790字,当前显示146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