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河北抗击重大自然灾害的斗争
河北省在历史上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灾种较多、灾情严重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给河北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河北先后发生了1956年、1963年、1996年三次特大洪水的突然袭击和1966年、1976年两次大地震的严重破坏。面对洪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和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河北各级党组织带领全省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与自然灾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波澜壮阔、感天动地的壮丽凯歌,取得了一次次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经过与重大自然灾害的多次斗争,全省各级党组织应对重大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不断提升。
一、众志成城战洪魔
洪涝灾害是河北境内主要自然灾害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北先后战胜了1956年、1963年和1996年三次特大洪水的突然袭击。
(一)1956年的抗洪斗争
1956年7月底至8月上旬,河北省连续出现大暴雨。暴雨遍及海滦河流域各河系,各河普遍发生洪水。滹沱河、漳河出现了有实测记录以来的最大洪峰,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干支流多处决口、漫溢。据统计,至8月10日,14天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的地区分布在燕山和太行山两侧,滹沱河上游井陉窦王墓降雨量达803.8毫米。降雨量300毫米以上的笼罩面积1.25万平方公里。[1]河北平原普遍遭受洪涝灾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河北遇到的首次特大洪水。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委员会对防汛工作非常重视。早在5月,即成立了由省委书记林铁兼政委、副省长高树勋任主任的省防汛指挥部,按照“统一领导、分段负责”的原则,各专区、县也相继成立防汛指挥机构,部署防汛任务。6月中旬,从省直各有关部门抽派41名干部,组成8个检查组,分赴各专区检查防汛工作。6月底前,各专区已完成堤防锥探、堵塞隐患,普遍提高了堤防抗洪标准。
暴雨成灾后,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委员会立即动员全省人民,以抗洪抢险为中心,各级领导干部带领民工奔赴各河危险地段,加高培厚堤防,消除各种隐患,抢堵决口,转移灾民。一场与洪涝灾害的战斗在燕赵大地展开。
当大清河水系洪涝灾害形成时,中共保定地委、保定行署坚持“防重于抢、抢重于堵”的方针,组织干部群众加高培厚堤防,提出“保堤即保命,积土即积粮”的口号。8月4日,大清河系南拒马河全线漫溢,定兴县、容城县5万多人上堤抢护。8月5日,大清河南支潴龙河北郭村洪峰流量3392立方米/每秒,两岸堤防漫溢,沿河定县、安国、博野、蠡县、高阳抽调干部3456名,组织群众20.7万人投入护堤抢险。省政府派飞机空投食物、救生设备,中共保定地委、保定行署从安新县调来木船370只,组成抢险队,救出灾民2.51万人,牲口4243头,粮食5.79万公斤。
子牙河系的滏阳河是这次暴雨中心之一,滏阳河各支流山洪暴发,各河下游普遍漫溢决口。8月9日,中央派飞机6架,飞临巨鹿、宁晋、任县、广宗、隆尧等12县上空,向灾民空投食品、救生设备。人民解放军带来116只橡皮艇,分赴新河、巨鹿、宁晋、隆尧等地抢救灾民。滹沱河黄壁庄段洪峰流量13100立方米/每秒,石家庄市集中2000人防守泄洪渠,虽没有发生决口,但沥水成灾,市区街道积水最深处达1米多,倒房3000余间。为确保滹沱河北大堤的安全,扒口泄洪,下游深泽、安平、饶阳、献县全部被淹。
(未完,全文共15834字,当前显示143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