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武钢的创建和三次腾飞

2008年底,武钢建成投产50周年,累计产钢2.21亿吨。完成第一个“1亿吨”,武钢整整用了40年;待完成第二个“1亿吨”,则只用了9年;当今拥有年产钢3000万吨能力的武钢,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钢铁巨人之一。这一年,武钢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2008年中央企业十大典型”之一。2009年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武钢硅钢制造技术自主创新与产业化获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十里钢城”、“百里矿山”,曾是20世纪对武钢的美誉,今天这个荆楚大地的钢铁巨人的触角已经延展至祖国的南海之滨――兴建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

一、创建新钢都――定址江南流金瀑

旧中国1949年,产钢15.8万吨。再向前追溯半个世纪,“洋务运动”催生的汉阳铁厂,经营31年累计产铁250万吨、钢54万吨。当共产党人接管武汉时,已是千疮百孔,奄奄一息。

为了尽快医治战争的创伤,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打破世界反华势力对新中国的孤立,社会主义中国最初是寻求苏联的援助。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主席率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月,经中苏两国领导人会谈商议,苏联政府同意帮助中国援建50个重点项目,其中包括兴建一座钢铁企业。

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祖国的第二大钢都,将建在处。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决策者从战略和经济地理考虑,经政治局讨论,毛泽东主席决意:“钢铁要过关,钢铁要过江。”

1952年5月,为兴建新中国第一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地处黄石市的华中钢铁公司成立“三一五厂筹备处”(工程代号),相继开展了资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及选择厂址、收集资料、工业试验、设计、施工准备等一系列工作。经先后组织5次大的野外踏勘工作,前后选点23处,确定了3个候选厂址。1954年初,苏联选厂专家组来武汉,踏勘了武汉市近郊青山一带――这是一片超过7平方公里的理想之地,当时已被二汽定为厂址。苏方专家组于3月26日提出了《厂址选择意见书》。经中外专家合议后,认为青山更适合作钢厂的地址,让二汽易地重新选址。随后,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建设委员会于同年5月12日正式下文批准以武汉青山作为厂址。在国家批准以青山作为厂址时,苏联专家组提议,新厂以武汉地名命名为宜。中央采纳了这个建议。1954年9月,重工业部钢铁局在华钢经理会议上宣布,华中钢铁公司于1954年底更名为武汉钢铁公司。1955年1月,中国在莫斯科接受了苏联承担的武钢的设计方案。6月,国家正式批准了武钢第一期工程的初步设计。从此武钢建设进入了紧张的施工阶段。

1958年9月13日,武钢一号高炉投产庆典


(未完,全文共12466字,当前显示111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