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基层为官不为问题调研报告

近年来,基层街道(乡镇)因为官不为被行政问责的党员干部涉及城市管理、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计划生育等工作领域,大多是因失职渎职所至,这种为官不为的行为其实质就是庸政、懒政、误政的行为,导致工作延误、工作效率不高,不同程度地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一、存在问题

从这些典型案例分析发现,基层干部为官不为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不想为。有些干部安于现状,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有的习惯于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少,研究具体工作、具体问题少;有的认为街道、社区(村)没有行政执法权,管理难以到位,甚至认为管也是白费口舌,徒劳无功,干脆放任不管。

二是不会为。有些干部一方面对深化改革、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适应,不得要领,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仍在打擦边球、闯红灯、搞规避变通、靠拉关系搞协调,用传统方法来应对出现的新问题、新难题,新的办法不多、工作思路不宽,有的甚至束手无策。

三是不敢为。主要表现为三怕。一怕工作失误、冒风险。担心踩到红线、触犯规则,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二怕触及利益、得罪人。担心引火烧身、担心承担责任,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患得患失。三怕媒体炒作、成热点。不善于、不习惯在媒体关注和公众监督下推进工作。

二、原因分析

追根溯源,为官不为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突出表现,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密切相关,是四风的综合反映。认真分析产生为官不为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未完,全文共2007字,当前显示65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