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点亮中国光耀百年的历史火炬

100年前,中国仍处于黎明前的漫漫长夜。五四运动像一把高高举起的火炬,照亮了中国人民探索道路的征程,深刻影响了此后中国历史的发展。广义的五四运动,不仅包括1919年5月4日开启的反帝爱国运动,还包含其他两方面重要内容:一是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二是五四运动后出现的社会改造思潮和社会革命运动。包含思想启蒙、反帝爱国、社会革命三大内容的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为中国社会发展掀开了新篇章。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五四运动的发生并非偶然,此前已兴起数年的新文化运动,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准备了思想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说,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反思与补课。辛亥革命推翻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在当时的世界还不多见的共和制度。然而,中国社会的专制与落后依然如旧。脆弱的共和制度不断遭到冲击,有人挂民国招牌行专制之实,还有人索性要将民国倒退回封建帝制。如何拯救中国。一批先进的中国人认为,改造中国必先从改造文化入手。辛亥革命之所以未能竟其功,是因为思想启蒙不够,国民仍缺乏民主意识。只有彻底清除封建思想意识,普及民主思想,才能实现真正的共和。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的新文化运动,由此应运而生。

新文化运动的矛头集中指向封建主义正统思想,形成一场倡导个性解放的思想启蒙运动。个人意识、国民意识、国家意识,在启蒙运动中被唤醒、被增强。国家者,国民之国家,非统治者所私有,这样的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常识。新文化运动的进行,国民意识的觉醒,为五四运动的发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国民对于外交问题的一次大规模的民意表达,是国民外交兴起的重要转折点。虽说自清末公车上书始,民众已打破外交由政府极少数人垄断的惯制,发出庙堂之外知识阶层的呼声,但五四运动是中国社会第一次由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外交事务并最终影响政府决策的成功实践。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没有民主思想的普及与国民意识的形成,五四运动难以成为一场全国性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后,国民外交蓬勃兴起,国民外交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形成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公众舆论。国民外交由此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政府外交。


(未完,全文共3082字,当前显示91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