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必须坚持可持续战略

关键词: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可持续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的浪潮中,一个新的社会群体随之迅速扩大:失地农民。说是农民,他们已经没有土地;说不是农民,他们却在城市的边缘徘徊;刚刚失去土地这条生存底线的他们,希望能和城市人一样获得工作机会、社会保障来支撑起未来的生活,但却屡屡失望;他们处于弱势的生存、面对未来的无助,令我们忧虑,更激起我们的深思。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国家和各地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也进行了较多的努力,但是,结果并不令人如意,其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就业安置没有作到可持续化。

一、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的结症:就业安置不可持续性有专家估计,目前全国失地农民的数量可能超过4000万人,有大约2000万处于无地、无业状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国兴起大办开发区的热潮,最高峰时达8000多个。当时全国每年流失耕地数量在1000万亩以上,人为征占约为500万亩,如按当时人均2亩左右,失地农民是一个很大的数。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由于就业安置不到位或是就业安置不能可持续,成了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分的三无游民。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今后的保障,他们不得不频频上访,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边缘人和不稳定因素。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征地补偿费用低,失地农民可持续就业缺乏经济基础。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只能用政府的征地补偿费重建家园和创立自己的非农事业,成为城市的一员。但是,现在政府的征地补偿费用普遍较低,失地农民很难用它作为自己的创业资金,失地农民想创业却缺乏资源。例如,2001年,浙江省金华市新狮乡道院塘村仅有的500亩土地,因为城北工业园区被全部征用。上级确定的土地补偿款是每亩2.6万元。经过村集体留存后,农户最后拿到的土地补偿款是每亩1.5万元左右。但是,由于农民失去土地后,建房子的费用高,就业安置连房子都建不起来,要他们去创业,那里还有资金呢。农民失地之后,不仅今后的生活保障无着落,而且马上面临居无定所的处境。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经济来源,长期以来,农民祖祖辈辈靠土地生活着。一旦土地被征用,地补偿费便成为失地农民维持生活的保命钱。对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来说,因为他们除了农业生产外,很少再能经营其他产业,基本上依赖农业的收入维持家庭日常生活。如胶州市南关办事处一农户,投资近2万元建了三个占地1.2亩的蔬菜大棚,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芹菜等蔬菜,年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上,一家三口,孩子上学,虽说不上富足,生活却比较宽余。如今,新城区建设土地被征用,蔬菜大棚不能搞了,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单靠2万余元的土地补偿费,仅能维持较短时间,原来宽余的日子变的紧张起来。征地补偿费用低,使农民无法很好就业安置,即使暂时就业了,被安置下来,今后的发展也因资金而成为问题。


(未完,全文共4926字,当前显示117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