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加快产业转换,着力提升农业结构调整层次过去的农业结构调整被简单理解为调整粮经比,种养比,往往无视市场需求变化,搞一厢情愿,结果大多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今后的结构调整要取得成效,就必须以新思路,应对新问题,求得新突破,牢牢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在产业转换中实现特色化。所谓“特色”,就农村经济而言,就是具有独特市场优势的资源、产品(包括加工制成品)和产业。结合我县实际,我们务必利用好各种独特资源。一是要利用好一个水系。县域北部濒临长江,东、中、西段各有几十公里夹江,其水势缓慢,含氧量高,浮游生物多,水域面积较大,且无商业船只通行,是发展水产品动态养殖的极佳场所。胥坝乡率先依托这一自然优势发展夹江网箱养殖名贵水产品,现已初具规模,养殖农户人均年增收数千元。我们一定要用足用好自然合成的水域资源,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重点推广池塘精养、河流拦网和夹江网箱养鱼技术,尽快形成规模,抢占周边市场,拓展江、浙等地区市场。二是要利用好一个板块。县内后山区这一块,有两个特色产品——丹皮和生姜。要以市场优质化、多样化为目标,在山丘区大力发展丹皮、生姜等特色农产品,优化其种植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壮大基地规模,吸引鼓励省内外、国内外厂家、商家与农户签订产销合同,扩大“以销促产”,发展订单农业,增加收入,促其早日成为全国名牌农产品。三是要利用好一个长廊。县内城关到胥坝公路两侧十余公里,近两年养殖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目前有数十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育、种、繁生产模式,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条件扩大铜胥公路沿线禽类养殖长廊龙头企业的生产规模,通过小额贷款、贴息补助、提供保险等服务形式,支持农民和企业优化畜牧禽结构,把长廊发展成大走廊,形成名符其实的特色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在产业转换中实现优质化。只有优质化,才能满足国内变化的市场;只有优质化,才能在国际上逐步提高竞争力。而优质化,不仅是选择优良品种,还要有科学技术和生态环境作保证。品种是根本。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品种更新为载体,切实推广市场畅销的优质品种,提高优质农产品比重。重点推广“三优”水稻品种、双低油菜品种及抗虫棉、保龄棉品种,在东联乡、西联乡等洲圩区乡有步骤地实施优质粮棉油产业工程,努力实现品种优质化。技术是关键。农产品的竞争,关键取决于农产品的科技含量。目前,我县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竞争力还不强,农业科技化进程还不快,故而必须要以良种良法示范推广为主体,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转换,全力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和辐射带动能力,使科技示范园区真正成为本地新技术示范中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心、新品种繁育中心和新技术推广培训中心。生态是保障。我县有江心洲4个,总面积近200平方公里,洲内空气清鲜、土地肥沃、水质较好,极适宜于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产业。要在优化现有的大通、老洲、胥坝、西联沿江蔬菜基地的基础上,建立县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站和无公害蔬菜基地检测点,大力推广保护地栽培,主攻精细菜、反季节菜和无公害蔬菜,争取形成沿江无公害蔬菜产业链,扩大规模,促进增收。


(未完,全文共5034字,当前显示132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