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研报告

一、我市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牧区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十五”期间,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农牧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村牧区社会经济各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牧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迈进。

1、农牧民物质文件生活显著改善一是农牧民收入稳定增加。2004年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518元,比2001年增加939元,增长了36.4%;二是各项生活消费出支全面增长。2004年全市农牧民家庭人均主要生活费用支出2675.13元,比2001年增加746.61元,增长38.7%;三是生活消费质量不断提高,消费更加合理。近年来,农牧民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只要求吃饱、穿暖,现在则“吃讲营养、穿讲漂亮、用讲高档、住讲宽敞”;食品和衣着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明显下降,住房、用品和文化服务支出所占比重大幅度上升。2004年全市农牧民人均食品和衣着消费支出1364.77元,比2001年增加311.75元,增长了29.6%;而其占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则由2001年的54.6%下降到了51%,下降了3.6个百分点。2004年人均居住、用品、交通通讯、文件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1310.36元,比2001年增加434.86元,增长了49.7%;其占家庭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001年的45.4%上升到了49%,上升了3.6个百分点;四是耐用生活消费品拥有量显著增加、档次提高。农牧民家庭的自行车、摩托车、电风扇、洗衣机、电视机已经普及,摩托车、电冰箱、电话和移动电话等高档消费品成倍增长,照相机、抽油烟机、吸尘器和冷、冷暖空调也开始逐步进了收入较高的农牧民家庭。2004年每百户农牧民家庭拥有的摩托车62.5辆、电冰箱15台、电话52.2部、移动电话43.9部,分别是2001年的1.6倍、1.7倍、2.6倍和40倍;五是住房条件明显改善,质量提高。2004年全市农牧民人均年末住房面积26平方米,比2001年增长6平方米,增长30%;其中人均砖木结构住房面积达到了20平方米。暖气、钢窗、地板砖等装饰品已进入大部分农牧民家庭,不少农牧民住房设计(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了客厅、厨房和两、三个卧室,有的还设计了卫生间。


(未完,全文共2968字,当前显示97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