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老区治贫增收经验材料

老区治贫有良方万元增收谱新篇——沾益县播乐乡选准路子谋发展,“万元增收”出成效

“这个药材整得成……”。播乐乡的药农尝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甜头,种了几亩药,卖了多少钱,成了农民群众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中药材产业成为播乐乡落实“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实施“万元增收计划”的有效载体,发展老区经济的一剂良方。

播乐乡是省级革命老区,也是一个贫困农业山区乡,2005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776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893元。在“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中,市委作出实施“万元增收计划”的决策,播乐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立足全乡矿产资源丰富、饲草充足、气候土壤适宜中药材生长的实际,制定和实施“粮烟稳乡、畜牧兴乡、煤炭强乡、三产活乡、药材富乡”五大富民工程,为全乡3万多农民提供实实在在的增收平台。特别是在发展中药材产业方面,通过建基地、引龙头、拓市场、强服务,探索出一条山区农村实施“万元增收计划”,加快“三村四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新路子。

——上下求索找出路,全面推进寻突破。中药村是播乐乡的传统产业,也是新兴后续产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成片种植过,但由于政策不配套、市场开拓不力、规模小,属自发性分散种植,虽经多年发展,但始终未能形成气候。

为改变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带领广大群众寻求脱贫致富之路,乡党委、政府引导农民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上下求索,尝试过除虫菊、魔芋、放养山鸡等路子,但最终都没有形成优势产业。200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倡导下,播乐乡经过多方调研,号召全乡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由于多次挫折,群众心存疑虑,乡党委、政府决定由乡机关干部带头试验、示范,建立科技示范园,引进20多个中药材品种进行种植试验。通过两年的精心试验,从中筛选了适应当地土壤、气候、长势良好的当归、黄芩、白术、板兰根等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并总结出了当归一年完成生产过程的独特种植技术,使平均亩产达800余公斤,且主要成分阿魏酸含量高达0.425%,是国家药典标准0.050%的8倍。播乐乡种植的药材品质优良,深受药商的青睐,为扩大种植规模奠定了基础。2006年,全乡种植中药材8000多亩,实现产值2100万元,平均亩产达2000元以上,药农人均增收746元,仅中药材一项就为全乡农民人均增收313元,全乡农民种药积极性空前高涨。2007年全乡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第一批准备10000亩的当归种子不到10天就被药农抢购一空,全乡中药材产业步入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未完,全文共3764字,当前显示104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