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公选后备干部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单位推荐、组织确定是后备干部产生的主要方式,已不符合干部工作扩大民主这一基本导向,不利于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今年4-6月,我们积极探索后备干部选拔新机制,公开选拔了112名县管后备干部,受到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过去后备干部选拔机制存在的问题

加强后备干部建设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过去后备干部工作机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选来源比较单一。民主推荐时,习惯于在领导身边选人,在机关单位选人,且往往局限于热点岗位。由于选人视野的局限性,一方面,使一些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造成了人才浪费;另一方面,当个别职位出现空缺时,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导职位,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二是透明度不高。过去的乡科级后备干部人选由单位推荐、组织考察、领导审定等环节,始终没有走出“暗箱”操作的怪圈。三是培养模式“呆板”。不能够根据需要定向培养后备干部,党政干部、经济管理干部、农村干部采用同一培训模式。四是选与用“两张皮”。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备用脱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领导班子建设结合不紧,领导干部人选未能坚持从后备干部中产生。

二、我县公开选拔县管后备干部的主要做法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认真分析当前后备干部现状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做法,对原有后备干部推倒重来,实行公开选拔“零起点”竞争。

1、明确条件,规范程序。按照有利于大范围发现人才,规定资格条件是:职务要求副股级(或相当)以上;范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年龄要求35周岁以下;文化程度要求大专以上(第一学历本科的不受级别限制)。基本程序:一是组织报名。由各单位发动符合报考条件对象参加选拔。二是资格审查。着重从职务、年龄、学历等要求进行审查,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布审查结果。三是笔试。在县纪检监察部门参与监督下,请县委党校的专家出卷,对符合条件人员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以公共知识为主,主要测试应试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知识的深广度。四是考核。对笔试入围人选全部进行考核,充分征求报考者所在单位意见,考察其现实表现情况。五是人选审定和公示。以笔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结合考核情况,经部长会议研究决定,择优确定后备干部人选向全社会公示,接受全社会监督。


(未完,全文共3062字,当前显示97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