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组工干部赴延安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篇一】

今年全市组工干部培训班,在集中进行组工业务知识培训后,赴延安进行了为期3天的党性实践,以身临其境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学习感知和思想洗礼。赴延安期间,个人严守纪律要求,认真学习、积极思考,触摸历史、用心体悟,受益匪浅。

延安培训期间,主要学习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习近平的知青岁月和他的群众观、毛泽东和毛岸英特殊父子情、张思德和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讲演、白求恩和白求恩精神、抗大精神等内容,学习体验了延安开展党性教育培训的方法和理念。延安市作为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我们党的革命圣地,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持续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培训理念、制度和多元化的教育培训体系。例如,在培训体系上,延安普遍形成了完备的、从上至下、从政府到社会的网络化培训格局。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了丰富的革命旧址,进行现场教育,有效缩短了课堂教学和历史内容的差距,身临其境,引发思考,以最小的成本取得了最大的培训效果。

3天的延安行,通过聆听讲解和实地参观革命旧址,我对我们党延安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深切的体会了延安——这个落脚点与出发点,更深刻学习感知了“延安精神”丰富的内涵。

第一个关键词——“为什么。”

不仅仅是我,对于延安,每个人都有无数个“为什么。”。80年前的美国记者斯诺,踏上这片“中国最荒芜、最落后、最贫瘠”的土地时内心同样充满了“为什么”,国共重庆谈判时,国府代表看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浩然一问时,定也对那个西北荒凉小城延安充满了“为什么”。在延安多堂现场教学课上,当老师讲到毛泽东见到离散多年的爱子毛爱英后把他送到了群众家里、白求恩放弃优越的生活赴异国他乡,老师发出了一连串的“为什么”。那时,我脑海中浮现了《礼记》中的一句话:“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数革命先辈抛家弃子出生入死救亡图变,以白求恩为代表的无数国际友人放弃安逸生活背井离乡救死扶伤,不正是《礼记》中所说的“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的“大爱”与“大道”吗。而这种不谋私利、心怀贫弱的精神,深深嵌入了延安的沟沟坎坎,所以走出了无数像张思德一样平凡而伟大的战士,也熏陶出了一大批充满为民情怀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第二个关键词——壮大。

我在延安关注到了几组数字,1921年上海召开中共一大,党员不足50名,至1927年、1928年武汉、莫斯科召开五大、六大,党员人数在4-5万间,经过长征1936年到达延安时,党员大概剩下1-3万人,而到了1945年,延安召开七大时,全党已有121万党员。不到10年的时间,党员队伍实现了从一到百的飞跃。而胜利召开的中共七大,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重要、最成功的一次代表大会,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在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斗争的关键时刻,统一了思想、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念。站在七大会址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前,看到手机新闻中组部公布的党内统计公报,截止2018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员党员总数为9059.4万名,不禁为之一动。我们党从上海到延安15年,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被剿杀、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长征,在无数磨难中顽强成长,并不断发展壮大,古人常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万幸长征途中落脚点没有选在鱼米之乡的两湖、不是天府之国的四川,而最终走向了这个中国“最荒芜、最落后、最贫瘠”的延安,在艰难困苦中不断磨砺,一步步壮大,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最富生命力的执政党。

第三个关键词——朝圣。


(未完,全文共12238字,当前显示147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