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家园共育“调皮”儿

生活中,人们常常发现,总有这样一些“调皮”儿童。他们似乎有无穷的精力,玩起来不知疲倦;“鬼点子”多,喜欢做“恶作剧”;在幼儿园里,注意力常常不能很好地集中,上课时做小动作、随便说话是常有的事;在与家庭成员和伙伴的相处中,他们常常表现出霸道、攻击性强等特点,影响了与其他人的关系。父母和教师往往对这些孩子束手无策。该怎样管教这些“调皮”儿童呢。“调皮”儿童形成的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但是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法以及教师的教育态度是决定儿童是否“调皮”的重要原因。

有的父母把孩子看作家中的宝贝、父母的精神支柱。在这种意识支配下,他们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形成为所欲为的不良性格。

有的父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和隶属品,孩子稍有差错,伴随而来的是棍棒和谩骂。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儿童,往往由于内心受到强烈的压抑,攻击性、破坏性行为十分明

显。还有一种父母常常有意无意地限制孩子的活动。这也不准玩,那也不准动;走路不能跑,吃饭不能笑。这些清规戒律与儿童无拘无束、活泼好动的天性是格格不入的,必然引起儿童的

反抗,令他们表现出更强烈的好动、不听话、不守纪律等行为特征。

另外,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态度也会加剧儿童的“调皮”程度。

有一项调查表明,虽然有50.59%的老师承认“调皮”儿童显得“更聪明”,但由于“调皮”儿童常有一些在老师看来不符合常规的行为,惹老师生气,甚至影响老师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不少老师从内心并不接受“调皮”儿童,认为班里“调皮”儿童越少越好。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调皮”儿童经常遭到老师的斥责、压制,也就不足为奇了。

调查还发现,有69.41%的老师曾企图改变“调皮”儿童,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原因主要有四:

一是教师对教育的反复性、长期性、复杂性缺乏心理准备,缺乏耐心,一旦儿童重犯错误,教师常常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

二是教师对儿童“调皮”的深层次原因缺乏了解,就事论事,不能找出问题行为的“病因”(不少行为是属于儿童正常的年龄特征表现),也就不能“对症下药”,最终未能消除“病根”三是一些教师的科学儿童观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特别表现为不能用已掌握的儿童观指导自己的实践

四是与老师工作繁忙和本身的师德水平有待提高有一定的关系。繁忙的工作往往使老师产生消极的情绪。

“调皮”儿童便容易成为教师消极情绪的“发泄”对象。个别老师不能从爱的角度教育儿童,而是不管什么情况,一旦儿童作出与自己要求相左的事情,就一味批评儿童,以求得暂时的平静。

如此教育,“调皮”儿童依然调皮如故。

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管多调皮的孩子,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父母也部应有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未完,全文共3351字,当前显示111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