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研读课标的感悟

专题讲座

数学课程改革从2001年进入试验区,到现在有十年的时间,十年以后,课程标准又做了修改,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十年实施的过程和取得的成效以及问题。

一、数学课程实施的基本历程如果说,从2001年开始正式实施,从2000年开始就是作为数学课程改革实验的一个准备和过渡时期,所以把第一个阶段叫做实施的准备和过渡阶段,该阶段做的主要事情就是对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做了修改

1992年公布的义务教育数学教育大纲是为了适应义务教育阶段的需要,经过了几年的实施,还需要进行改进,2000年就开始去做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研制。到2000年的时候,公布了标准的实验稿。但是,具体的实施还要从2001年开始,这时候教育部就希望把课程标准实验稿里边的一些主要理念在中小学里体现出来,所以,就利用很短的时间把当时的教育大纲做了修改,而这些修改把一些重要的东西很快的反应出来了。

比如说在小学里边,关于乘数、被乘数的问题,当时在小学里边困扰着大家的是,在列算式的时候,乘数、被乘数不能颠倒。一个教室里面有八排桌子,每排有几个,在列算式的时候,一定得是7×8,如果学生列成8×7就是错的,这样的问题困扰着大家。标准修改,标准实验稿里规定了列成算式7×8、8×7都叫做因数,两个因数相乘就可以了,不分顺序。所以在2000年就修改了教材和大纲,把这个阶段叫做过渡阶段。一方面修改了一些内容,另一方面把标准的一些主要思想,也做了宣传,这是第一个阶段。2001年开始在实验区里边正式推进标准实验稿、实验教材,当时国家级实验区有42个,来实施进行课程标准,培训各方面做的都比较深入,也比较详细。然后2002年到2003年就是进入省级的实验区,两年之内有1400个省级实验区,占全国的一半左右。到2005年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地方,都用了实验的教材,所以从这个进程上来看,2003年开始实施的速度开始加快,到2005年全部进行实施.二、数学课程实施中取得的成效及进展

第一,教师对数学课程的改革有较高的认同感

2003年到2005年分别进行了大规模的调研,2005年成立了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组,修改组专门编制了问卷,在全国十几个省进行了调研,两份调研的情况,都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认为课程改革是有必要的,他们普遍认同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课程标准里的一些理念、目标和它的整个结构,有80%、90%左右的人表示对课程改革认同。在这个数据当中,尤其是对课程改革的理念,就是课程到底应该给孩子们什么,通过数学课程应该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老师们还很认同的。当然不排除在实施过程当中,老师们碰到一些困难和困惑,具体怎么实施,大家在探索、在摸索,在困惑中,经过大家的研究,也能得出一些更好的办法。

第二,管理者和教师在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观念上看,校长和教师对自身的责任认识发生了很多变化,就对于数学课程的这种责任来说,校长们自己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调研中,发现很多校长领导教师开发课程,把国家课程校本化,组织学校的课程计划,另外鼓励教师提供更多的课程资源等,这也是校长的责任,就是说校长本身,不仅是一个管理者,而且是一个课程的领导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校长发生的变化是比较大的,校长的领导力也增强了,原来校长是执行者,就是执行国家课程的这样一种角色,现在校长有责任和义务去领导整个课程的实施。

第三,课程结构发生了变化

比如说有校本课程,还有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这要求校长都要担责任的,同时也要发挥主观的能动作用,他们是一个课程的领导者。

第四,教师的课程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未完,全文共4852字,当前显示148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