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保险若干意见心得体会
立足教育质量
加强“四化”建设
王海军
通过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这一文件的认真学习,本着教育质量这条主线,结合我院教学资源和教学工作遇到的问题,也说一说心得体会:
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抓住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才这一关键,系统推进,务求实效。
一要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突出教学业绩考核,改革教师评价办法;加大培养力度,优化教师结构。
二要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培养模式,推动交叉培养和联合育人,创新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强化师生交流互动。
三要提高高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形成相互支撑、整体提升质量的格局。
四要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品牌和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维护学术诚信,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以学生自立课题、自建小组为主,组建专门创新指导教师团队,并结合学生社团活动的创新模式。“校内校外”相结合,
教授是学术领域造诣比较精深,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学、学术领头人。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锐敏的洞察力、开阔的视野和孜孜以求的刻苦钻研精神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作用。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
我校按照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通过“三个对接”,即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要求对接、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建立起了“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
学校通过“校中厂”,把企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通过“厂中校”,让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通过“三引三进”,让学生在校企双重文化的熏陶下,接受原汁原味的技艺传授,提高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
理清人才培养思路,确定教育改革方略,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人有我奇
注重基础、尊重选择的课程体系建设,主干基础课、素质教育通选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邀请名家举办“系列讲座”,推动学生提高文化品位、促进文化养成。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文化艺术节、时代论坛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校园始终保持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学生党团建设。
整合优化校内外优质资源,着力构建“科学基础、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协调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品质。
鼓励和推动高职院校体现特色,突出专业优势,培养实用型建设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其更具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把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到能力培养的主要位置上,从过去按照学科—知识—课程构建课程体系,转到按照岗位—能力—课程构建课程体系。高职教育学生的知识积累过于简单化,思维和逻辑训练严重不足,缺少创新精神,人文修养严重缺失,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学生意志脆弱,心理素质差,这些将严重影响高职教育在国家各种教育中的竞争力。
一、提高自身修养
我们是实施教育的主体,起着主导的作用,首先从自我做起。
(一)先当学生再当先生。要从群众中不断获取新的信息、新的教育材料以及不断吸收新鲜语言。
(二)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1、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
2、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
(未完,全文共5535字,当前显示14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