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为官不为5篇

无为怎能治

不做如何发展

-----浅谈“为官不为”的表现及危害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多次提出要对“为官不为”现象加强整治,这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一种警醒和鞭策。然而有些地方还是存在不同形式的“为官不为”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要落实好党的群众教育路线,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就要坚决整治各种“为官不为”现象,对慢作为、庸作为、懒作为“动刀子”“出重拳”。

随着从严治党的深化、“零容忍”的反腐态势、“八项规定”的实行、反“四风”的持续发威和限权问责的推进,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然而,领导干部中也滋生了“为官不易”的思想,出现了“为官不为”的问题。新形势下,“为官不为”主要表现在:

一是形式主义之风依然存在

首先弄虚作假、不求实效。当下有些领导搞工作热衷于开会发文件不讲务实精神,做表面文章以求得上级的满意。例如有些单位开展活动既不认真领会上级领导指示精神,又不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实情,只求“轰动效应”,在准备不充分,思想不统一的情况下,就匆忙开会下发文件,全面铺开,重形式、轻实效,从而浪费了国家资源,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其次好大喜功、欺上瞒下。在领导面前不讲实话,不报实情,报喜藏忧,讲问题避重就轻,讲成绩夸夸其谈。比如有些领导在开展活动时,活动刚一开始就说“效果十分明显”,吹得天花乱坠。而在出现问题后,首先考虑的是自己怎么样撇清责任,而不是如何挽回损失,如何总结经验教训。不止损害了国家利益,也损害了干群之间的关系。

再者脱离实际、生搬硬套。把领导和上级部门的指示精神当做是金科玉律,不吃透精神,不注重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去执行。有些单位搞政治教育活动,只注重在会上传达精神,做笔记、写性的体会,而不是想着如何把这些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融合到实际工作中去。片面的认为想到就是做到,从而只停留在想的阶段,而不是已经落到了工作实际中,让工作一直停滞不前。

二是官僚主义仍如跗骨之蛆一样难以祛除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除了久治难绝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衙门作派”,“为官不为”也有一些“新变种”:例如有的干部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调整不及时、不到位,缺乏主动进取精神;有的干部对反腐倡廉的新态势和新要求有“不适感”,怕担责任、怕担风险,甚至抱着“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敷衍态度。

其次个别干部“为官不为”,暴露出他们在权力观、政绩观上的偏差。他们在内心深处没有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为官不为”现象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背道而驰,危害性不容忽视。任由个别“为官不为”现象滋生,不仅会伤害政府公信力、败坏干部队伍形象,更会殃及群众利益、影响发展改革大计。


(未完,全文共3766字,当前显示115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