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大力整治为官不为的几点建议

大力整治“为官不为”的几点对策建议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干部队伍中以往不太明显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如一些干部滋生了“为官不易”的思想,出现了不求有功但求无果过、能不做事就不做事、能少做事就少做事的“为官不为”的官僚作风。领导干部中出现的这些“新”情况表明,从严治党的任务还相当艰巨,政治生态环境的彻底改善还有待时日,党的作风建设仍“在路上”。

“为官不为”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可谓五花八门,千差万别,但其最典型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领导干部能力不足,缺乏真本事、硬功夫,出现“本领恐慌”,导致工作上力不从心,“不会为”。二是在新常态下,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力度空前加大。驰而不息的作风建设和清风劲吹的政治生态成为少数人“为官不为”的新借口,一些干部由于长期习惯于“当官做老爷”,习惯于得“实惠”、捞“好处”,对日益扎紧的制度笼子、日益勒紧的纪律绳子感到很不适应,其结果是摊子不管,工作不推,经济上不去,矛盾不处理,甘当“太平官”,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领导干部中弥漫的“为官不为”等思想和行为不仅浪费国家资源,延误改革和发展战略机遇,而且危害干部队伍,贻害社会,破坏政治生态环境和党与人民群众的和谐关系,损害党的形象。尤其是在当前我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官员不作为导致政策难落地,严重掣肘新一轮改革发展进程。“为官不为”一旦在社会中形成气候,就会使干部群体逐渐把不作为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一种“正常行为”,使得非正式的潜规则在官场大行其道,引发更多干部的不作为现象的蔓延,久而久之使得整个政治生态环境恶化变异。

下大力气整治“为官不为”是贯彻党中央提出的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基本要求和落实省委“三个一批”中调整退出一批不胜任、不作为干部的重要抓手,也是净化山西政治生态环境、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强省的应有之义。2015年3月,“为官不为”首次出现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9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更加明确指出要把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与督查结果衔接,用问责利器祛除不作为的“病症”,让不作为的“太平官”混不下去。针对我省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现状,王儒林书记也多次提出整治不作为行为,指出要把整治“为官不为”作为刷新吏治的重点。治理“为官不为”这一官场顽疾,必须抓住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两个关键环节,两方面齐头并进,相互配合。

(一)以“学讲话、学作风”活动与集中教育活动为抓手,最大限度发挥理想信念教育的积极作用,持续强化干部“为官有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为官不为”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讲是干部的思想认识这个“总开关”发生了扭曲、出了问题。所以,要挖掉“为官不为”的病根就必须解决好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使广大领导干部真正从内心深处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和对待,树立、增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真正确立起与公职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操守。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将“学讲话、学作风”作为各级党委部门


(未完,全文共6069字,当前显示127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