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复兴之路》有感
一百六十余载,从衰落到兴盛
——————读《复兴之路》有感
俗话说得好,“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就是最好的老师。还记得在中央一套观看过一部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后我又翻阅了同名为《复兴之路》书籍,整书讲述了从鸦片战争以后一百六十余年的重大事件,运用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了百年祖国的沧桑巨变和民族的奋斗历程。那些历史图片加上文字的叙述,让我更深的了解了,我们民族走过的那段艰辛的路程。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在解放后的十几年内在经济上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革,经济发展几乎止步不前。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197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并决定恢复高考,使人们的思想得以提升。1978年在中央会议上做出今后经济改革发展方向的发言,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了以后中国发展经济的起始点。
1982年,把马克思思想与我国发展相结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宪法》是中国开始走上了有序的道路。
1983年8月,提出从事个体事业是光彩的,使当时又一个社会问题得以解决,这就是“八大王”事件。计划经济体制在前期发展的较为顺利,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暴露出了“限制人们发展,是人们在工作中无动力”的弱点。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7年,精神文明首次被提出,国民总值也实现了翻一番的计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在某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增长,曾一度出现了通货膨胀,党中央也在同一时间以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做出了正确的决策使我国在物价上涨过热降温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并没有下降,这一现象表明了我党在解决经济发展问题上的能力。
1997年,经济危机爆发,中国以人民币不贬值,同意他国的币种贬值,使他国在经济危机中尽早走出来,中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使中国在他国中的威信上升到了另一个层次上。
(未完,全文共2370字,当前显示78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