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少数民族预科环境下汉语言教育与“四个认同”教育相结合的路径探索5篇

《网络环境下高中学生基础道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课题成果公告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基础研究:

通过调查和文献学习,研究网络时代、社会变革和改革开放对青少年德育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分析当前和未来社会对学生基础道德教育的需求,从而明确德育的形势和任务。通过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当前青少年时代,尤其是高中学生基础道德现状、触网倾向和心理活动特征,为开展有成效的德育活动提供认识依据。同时通过文献和理论研究,进一步认识德育工作原理、规律及新时期德育特征和发展趋势,为德育教育决策和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2、行动研究

(1)由德育管理人员与网络管理人员组成技术攻关组,共同探讨基础道德教育操作平台构建的科学性、可行性与技术合理性。建构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界面友好,符合青年学生兴趣爱好的基础道德教育网络操作平台,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基于学校网站的“四名教育”操作平台;基于学校网站的行为规范教育操作平台;基于学校网站的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平台,为基础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条件保障。

(2)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四名教育”实践研究。在网络环境下,组织学生开展学名言,读名著,听名曲,演名剧活动,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励志、修德。探索实现学生自励、自省、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3)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行为规范教育研究,探索行为规范教育新途经,完善行为规范免检制度,提高学生道德认知能力、自律能力,由他律向自律转化,并结合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素养和行为习惯,做文明社会人。

(4)通过《网络道德简明教程》课程的实施及研究,探索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认识网络工具的双重性,兴利除弊。通过教育提高学生正确筛选信息能力,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文明上网,做文明网络人。

(5)开展基于学校、家庭、社区网络教育平台的教育联动实践研究,探索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联动机制,探讨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对学生基础道德形成的互补性和有效性,提升学生基础道德素质。

3、管理与评价研究

开展网络平台开发、管理与基础道德教育相关性研究,探索网络平台开发合理性和利用的有效性,探索网络环境下学生基础道德教育有效组织模式和管理机制,完善考核和管理制度,提高网络环境下学生基础道德教育效果。

开展网络环境下高中学生基础道德教育的评价研究,构建评价的目标体系,形成操作方案并加强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基础道德发展。

(二)研究方法

此课题采取以实践研究为主的行动研究,辅以文献研究、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和比较研究等方法。总体流程如下:总体规划→分项分步实施→阶段回顾、方案调整→再次实践→检测、评估、总结

二、结论与对策

课题研究分为调查组、理论课题组、技术开发组和实践操作组,开始研究和探究实施工作。

(一)厘清学生新世纪学校德育工作难点的原因,为研究实施工作提供理论依据调查组分三个子课题:《高中学生基础道德现状的调查分析》、《高中学生网上活动情况的调查分析》和《高中学生网络心理的调查分析》。在我校高一和高二学生中展开三项调查,分别发放并收回问卷522份、372份和463份。其中《高中学生网上活动的调查分析》课题组还召开三次学生座谈会,参加116人次,走访并发放和收回家长问卷121份。三个课题的调查基本摸清了高中学生基础道德,网上活动情况和网上活动的心理特征,为开展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和有针对性的德育工作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从理论上探究新世纪德育工作的特点,为实施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未完,全文共6449字,当前显示147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