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天下,感悟文化5则范文
九州书院首创主题文化深度游学模式,引领国学文化教育新方向
时下,游学越来越成为国学教育和培训的一种时尚的教学方式。很多机构都开设了长短皆有的游学班。而身处高压力的企业家们也乐于接受这种寄学于游、游学结合的方式,既可以在山水之间放松身心,又可以参访古迹圣地以提升人文素养。然而,“游学”也不是我们的新发明。古代的圣贤、达人的成就之路也多于游学有关。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中提到春申君的成长就是“游学博学”,春秋战国之所以形成诸子百家争鸣,那时的圣贤创造的后人至今无法企及文明高度,都与“游学”之风有着莫大的关联。张之洞《劝学篇》提到“游学”的益处:“游学之益,幼童不如通人,庶僚不如亲贵,尝见古之游历者矣。晋文公在外十九年,遍历诸侯,归国而霸。赵武灵王微服游秦,归国而强。春秋战国最尚游学,贤如曾子、左丘明,才如吴起、乐羊子,皆以游学闻。其余策士杂家,不能悉举”。古人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学既是古代学者知行合一,了解真实社会的重要方式,也是升华自我,修炼自我的渠道,因为无论是古圣先贤,还是英雄草莽,无不是在游中实现人生境界的蜕变.什么才是真正的游学。
当下,很多的国学培训机构的游学就只注重游学的外在形式,把游学当作一种时尚来做。轻视游学的博文广见以求古之道术之真的初衷。他们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如何哄着学员玩的开心,更多的是满足学员的五色之欲,缺乏挖掘景观所蕴含的人文底蕴、人文精神。这种状态下的游学,是学与游的貌合神离,与真正的寓学于游相距甚远。
大多数的国学游学目前还停留在旅游观光层面,最大的问题是在课程授课点的选取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其本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的彰显,没有考虑到如何深度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并以合适的方式展现,没有真正起到以文化人,以文悟道的作用,从旅游层面来看,观光和到此一游的模式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精英阶段更高更深层次的需要,需要从简单的去没去过变成感没感受过,旅行社由于文化底蕴浅薄,思想意识无法转变,很难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样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专门机构,书院很好的承担了这样的角色.
从国学学习及文化领悟来讲,国学的学习如何摆脱书本模式,如何实现在”玩”的过程中悟道,如何通过亲临名山圣境,文化殿堂的环境,让自己静下心来内观自己,领悟国学是作为书院来说需要重点考虑的课题.
九州书院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学文化传播机构,首创了主题文化的深度体验模式,引领了以文化人的新方向.
(未完,全文共3066字,当前显示100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