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不知你看了1735年的中国地图有何感想

有多少人看懂了《舌尖上的中国》

不是美食宝典更非吃货圣经

只觉刺激味蕾纯属误读曲解

【新民晚报·推荐】

“想抓住你的心,必先拴住你的胃,《舌尖上的中国》让人欲罢不能,看得直流口水。”一位网友的微博得到热烈响应。连日来,这部以美食为主题的纪录片搅动荧屏,随着重播的无缝跟进,这场“夜宴”绵延半个月热度不减。可播出效果这么火,《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却坦言“挺不适应”,“好多人理解的,跟我们原来想表达的,不是很吻合。”在陈晓卿看来,《舌尖上的中国》远不止是一部“吃货圣经”,而观看《舌尖上的中国》也不应该只是“吃货”的狂欢。

热情有余理性不足

“舌尖”到底有多火。看看最近淘宝的业绩就知道了,毛豆腐、松茸、诺邓火腿、乳扇,销量增长最快的食品都是节目介绍的,其中云南诺顿火腿5天内成交量增长了17倍,有媒体更是做出了“‘舌尖’搅动全中国”这样豪迈彪悍的标题。在食品安全问题闹得国人寝食难安的今天,中国人对美食压抑已久的热情就这样一夜之间被重新点燃了。

而拍摄《舌尖上的中国》,陈晓卿的本意并不是想用高清的画面迅速激活大家的味蕾,号召大家冲进饭店餐馆大吃一场。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舌尖”被误读了,尽管该片收视率较以往同时段播出的电视剧超出30%,“最高一集的第四集达到了0.55%,这个水平已经和bbc的纪录片差不多了”,但到底有多少人真正看懂了“舌尖”,而不是盲目地加入了“吃货大军”,陈晓卿心里却不太有底。


(未完,全文共2070字,当前显示61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