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学习食品营养学的收获

我国居民的营养现状及今后的改善措施

前言。当前,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菜篮子中的品种丰富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增加了,吃得也比以前精细多了。那么就意味着人们“会吃”了吗。吃得营养健康吗。实则不然。一个国家居民的营养状况是国民素质的的重要体现。良好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既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重要发展的重要目标。

一、我国居民的营养现状:

近10年我国居民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根据2002年卫生部、科技部、和国家统计局关于“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调查”。据查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有所改善。

1、中国居民膳食质量明显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类动物性食物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质比例上升。城乡居民动物性食物分别由1992年的人均每日消费210g和69g上升到248g和126g。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脂肪供能比由19%增加到28%,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由70%下降到61%。

2、儿童青少年发育水平稳步提高。婴儿平均出生体重到达3309g,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国城乡3-18岁儿童青少年各年龄组身高比1992年平均增加3.3cm。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平均低4.9cm,女性平均低4.2cm。

3、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显著下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为14.3%,比1992年下降55%,其中城市下降74%,农村下降51%;儿童低体重率为7.8%,比1992年下降57%,其中城市下降70%,农村下降53%。

4、居民贫血患病率有所下降。城市由1992年的13.4%下降到10.6%;城市女性由23.3%下降到17.0%;农村男性由15.4%下降至12.9%;农村女性由20.8%下降至18.8%。

二、居民营养与健康问题

1、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物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市居民谷类食物供能比仅为47%,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2、一些营养缺乏病依然存在。儿童营养不良在农村地区仍然比较严重,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和低体重率分别为17.3%和9.3%,贫困农村分别高达29.3%和14.4%。生长迟缓率以1岁组最高,农村平均为20.9%,贫困农村则高达34.6%,说明农村地区婴儿辅食添加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铁、维生素a等微量营养素缺乏是我国城乡居民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居民贫血患病率平均为15.2%;2岁以内婴幼儿、60岁以上老人、育龄妇女贫血患病率分别为24.2%、21.5%和20.6%。3-12岁儿童维生素a缺乏率为9.3%,其中城市为3.0%,农村为11.2%;维生素a边缘缺乏率为45.1%,其中城市为29.0%,农村为49.6%。全国城乡钙摄入量仅为391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41%。

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未完,全文共4629字,当前显示12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