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为官不为

(一)不作为背后不乏‚懒‛作祟

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教育和管理好干部队伍。不容忽视的现实是,当前一些干部出现‚为官不为‛问题,这与‚三严三实‛要求严重背离,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更于改革发展大局不利。‚为官不为‛病因何在。从今日起,本版将陆续推出‚为官不为病因探析‛系列报道,问诊把脉‚为官不为‛。

主管部门收到举报信半年未拆封,致使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工作人员办事敷衍塞责,让群众等着,自己却在里屋逍遥自在……不作为背后不乏‚懒‛在作祟。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力度持续加大,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日渐好转。但与此同时,部分官员‚懒病‛依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疲疲沓沓混日子‛等懒作为问题依然存在。

‚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去年10月,中共中央将整治‚懒政‛和‚为官不为‛写进了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央的一系列动作释放强烈信号:‚懒‛不再是一个舒适带,更不是保护色,党员干部必须转变思想,积极有为。

1警惕‚懒政‛穿上新外衣

随着监督越来越密、问责越来越严,官员如今的‚懒‛也披上了新的外衣,总体上来说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

——显性的‚懒‛。推卸责任‚打太极‛型:一些掌握行政审批权的职能部门干部,该做的事不认真做,对职责范围内之事推诿扯皮,变着法子找借口绕道走、打太极、踢皮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型:有的同在一个单位,遇事却借口不由自己负责而选择熟视无睹。身心懒惰‚做样子‛型:身体懒者习惯听汇报、走过场,不愿下基层了解实情;思想懒惰者,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没有工作热情。

——隐性的‚懒‛。拖拉敷衍‚公事公办‛型:一些干部借口‚公事公办‛,该办的事拖着不办,坐等上级指示,有的以‚干净‛‚纪律‛等为借口做样子、不干事。违背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型:一些官员一味追求政绩,干工作急于求成,不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善于也懒于做群众工作,动不动就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听之任之‚无为而治‛型:有的官员习惯当甩手掌柜,无所作为,有的虽然自己两袖清风,但对腐败现象和官场陋习却听之任之,谁也不得罪。

‚对于显性的‘懒’,我们可以架起一条‘不许干’的红线,一旦触碰就雷霆出击、铁腕整治。但对隐性的‘懒’则很难有界定标准。‛广东省珠海市基层纪检干部老李对此深有感触,在一次调研中他发现,现在一些部门表面上看‚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但实际上却是‚事办慢了,事难办了‛。

‚奇怪的是,有一些是因为‘公事公办’久拖不办。一些干部变成‘算盘珠’,拨一下,动一下。相对而言,这类‘懒作为’具有隐蔽性。‛老李坦陈。

贺先生是客运公司老板,4个月前向某县运管部门提交了线路变更申请,到现在还未得到批复和许可。贺先生一筹莫展地表示,摊上这种事如同碰了‚软钉子‛——虽然扎得你心口疼,但又找不出发火的理由和对象。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官员懒作为的危害不亚于腐败,‚有可能使正常运转的国家行政机器慢下来,甚至停下来。这实际就是损害公共利益,浪费纳税人的钱,也有损政府形象。‛

2刚柔并济治‚懒政‛

近年来,各地整治懒政、懒作为、问责‚太平官‛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去年以来,北京、广东、河南、江西、贵州、云南、湖南等省(市)先后通报了多起‚懒政‛和‚为官不为‛典型案例。

2014年10月,江西省南昌市公安交管局与该市安义县教科体局因为有工作人员在工作时间上网购物、看网络电视,被市编制办分别核减掉了1名政法专项编制和1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在此之前,当事人及相关领导已被问责。江西省有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意在对违纪者本人给予处罚的同时倒逼单位主要领导履职,以此治理‚懒政‛。


(未完,全文共13575字,当前显示148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