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清华14期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刘富梅)

汲取知识

学以致用

行胜于言

----参加清华大学大庆市现代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报告

2012年10月10日,沐浴着新一轮对口援疆的春风,怀揣着曾几何时可望不可及的清华梦想,心存着无以言表的感激,我有幸成为了清华大学-大庆市现代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学员,迈入了让无数学子心驰神往的清华大学校门,并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完成了为期两个月的学习培训。作为西部边疆地区新疆福海县的一名党政干部,能够在十八大召开期间参加这样一个高层次、高规格的培训班,感受很深,收获良多,必是终身难忘的学习经历。特别是认真聆听了多位教授、专家、讲师们的精彩讲座后,不但让我增长了知识、活跃了思维、拓宽了视野,转变了观念,更让我找准了差距,明确了学习目的,增强了信心。现结合我个人的学习感受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初入清华,迅速融入,醉心感受清华文化

1、“进了清华门,就是清华人”。在开班仪式上,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韩冬雪所说的这句话,让我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自从第十四期大庆清华班班全体学员在清华“二校门”前合影纪念的那一刻起,就是清华一分子了,所以我的言行举止也会关乎清华的形象。作为学子我必须迅速实现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学生的角色转换,由上班工作到全脱产学习的转换,由家庭生活到住公寓、吃食堂、过学生生活的转换。我们既重温了大学生活,同时又感受到了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

1有规律生活的好处,养成了按时上课、休息、锻炼的良好习惯。与来自大庆市的领导们融洽的相处,培育着真挚的同学情,完全把自己当作一名清华的学生,迅速融入到了校园学习环境。

2、清华文化,博大精深。清华大学百年校史,进入清华后,我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与清华园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对清华的文化历史和人文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入校的第一堂课便是由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田芊教授所做的《清华大学校史》讲座,田教授饱含感情的讲述了清华大学由“清华园—清华学堂—清华大学”的演变历程。通过讲座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历史会选择清华,清华能顺应历史,始终与祖国同命运。教会我要既要严谨为学,又要诚信为人。清华校风“行胜于言”告诉我,今日中国所急需者,非高谈阔论之理想家,乃身体力行之实验家。我的感受正如前总理朱镕基所说:“水木清华,春风化雨,教我育我,终生难忘”。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清华东门绿地中间有一块巨大的卧壁,正面镌刻着毛主席手书的“清华大学”校名,背面是便是校训。清华校训源自1914年梁启超在清华的一次演讲,他引用《易经》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清华学子树立“完整人格”,后被定为校训,成为清华之精神所在。让我感受到那浓郁、亲切而庄重的历史人文底蕴,透露出一种知识沉淀的厚度。

我们学习的季节恰逢金秋,漫步校园,垂柳依依,景色怡人,


(未完,全文共3755字,当前显示118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