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 经典言论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经典言论

新基础教育:让教育还原为本色的教育,就是尊重、实践教育规律。新基础教育:让教育成为接受者愉悦接受的教育,就是以学生健康主动发展为本。

新基础教育:让教育成为师生互动的教育,就是追求师生共同发展为本。叶澜论点:

新论一。在我看来,普通中小学是整个中国教育的基石,是孕育中华民族未来的摇篮。实现转型,是中国学校21世纪初变革的基本走向和关涉全局的基础性核心任务。

新论二。我把21世纪初中国学校变革的核心走向定位“实现转型”,即学校教育的整体形态、内在基质和日常的教育实践要完成由“近代型”向“现代型”的转换。

新论三。“新基础教育”课题组与实践学校的成员,正努力地把上述认识转化为实践形态,开展着创建新型学校的研究性学校改革实践活动。

“新基础教育宗旨”:

就是要从生命和基础教育的整体性出发,唤醒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生命,让每一个生命真正“活”起来。

“新基础教育”三个转换:

一是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教育观念转换;

二是改革学校日常的教学生活与班级生活,实行实践层面上的转换;三是转变师生在学校的生存方式,实践师生生命在生存意义上的转换

“新基础教育”四个还给: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

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课堂教学七条:

1、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1/3,学习空间的结构要体现开放性、多样性与灵活性);

2、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

3、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与平等;

4、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

5、促进师生的有效互动;

6、实践学生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

7、注意教学行为的反思与重建

班级建设七条:

1、学生自主参与班级建设,体现学生主人翁意识;

2、班级管理中岗位设置的广泛性与动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的岗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3、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体现发展的均衡性;

4、班级建设中体现学生的创新与特色;

5、关注学生在班级日常生活中的质量;

6、班级群体中对学生评价的多元性;

7、班级建设中家长的参与性

以“民族——世界”为横坐标系,以“生命——时代”为纵坐标系,在学校教育与管理的多个领域,进行了诸多创生性的探索。

探索一:在学校中“人”的发展与管理上,确立了“生命关怀”的价值取向。探索二:把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确立为学校改革与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两翼,并在其中灌注了“生命关怀”。

探索三。致力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使制度成为理论团体实践的枢纽。

探索四。重建学校文化,实践以“生命·实践”为底蕴的学校文化转型。

叶澜所建构的新教育观念为:

⑴基础教育的“价值观”的更新,包括新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基础教育应该为社会之未来和学生人生之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关注人的生命存在;教育过程是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学生要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基础教育不能忽视社会的变化。

⑵教师的学生观的具体化,包含了“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潜在性”“差异性”让她们体会学习过程的愉悦。学生存在着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是唯一的,相互之间存在着差异。


(未完,全文共6323字,当前显示138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