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汶川博物馆心得体会
汶川地震博物馆,地震文化新词汇,是为纪念“汶川5·12大地震”而兴建的大型博物馆,温家宝总理2008年5月22日,在汶川地震博物馆设计图灾区说:“(北川)这座老县城可以作为地震遗址保留,变成地震博物馆。”因此,汶川地震博物馆,从狭义角度讲,起源于北川地震博物馆的建设构想;从广义角度讲,汶川地震形成了300公里的龙门山断裂带,树立地震纪念碑、兴建文物馆藏、纪念设施,都是地震博物遗产保存的形式。该馆重点在一头一尾(即汶川和北川),地震纪念设施布局整体,规划和建设经得起历史检验。30个展厅再现抗震场景
汶川地震博物馆是建川博物馆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展馆总面积6000平方米,由北京奥运会鸟巢中方设计师李兴纲担纲设计。
“建地震博物馆,是为了留下沉痛的灾难记忆和灾难中闪光的民族精神。”建川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汶川地震博物馆耗资3000万元;在设计中,对征集来的地震实物以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地震发生当天至6月12日一个月中,灾区每天发生的事情。30多个展厅,分为震撼512~612日记、地震美术作品馆、地震科普馆等,包括实物、照片和文字等,再现了抗震救灾过程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共征集地震实物5万多件
震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武警部队第一艘冲到灾区映秀镇的冲锋舟。地震馆还有空降部队救灾时使用的降落伞,抗震救灾部队、医疗队所用过的救灾工具、荣誉锦旗等大批捐赠物品。而为抢救受灾群众而失事的邱光华直升机组坠毁的飞机残骸,也静静地躺在展厅一隅,让人回想起那悲壮的一幕。
博物馆最多的,就是大量现场照片的展示。此外,陈列的地震实物有:惨不忍睹的地震废墟、生活用品、永远停留在地震发生时刻的座钟、被滚石砸瘪的运钞车,以及从废墟挖掘出的学生日记、书包、鞋等各类工作学习生活用品。记者在展厅还看到了“可乐男孩”薛枭喝过的空可乐罐,上面还有他的亲笔签名。在博物馆征集的数万件地震实物中,温家宝总理指挥救灾时用过的扩音话筒以及他在直升机上使用过的军用地图等格外引人注目。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反抗遗忘的历史。地震博物馆的使命在于记忆,但决不能只用它来记忆地壳的物理变动,而是要记忆地球人类的精神。因为这样的博物馆才能提升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在汶川地震博物馆里,主要应体现出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未完,全文共2868字,当前显示95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