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生活现象的总和,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社会意识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表述形式。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革命性和实践性。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反映无产阶级的根本经济政治利益的、自觉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科学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资产阶级思想家们研究意识形态的成果,在总结和概括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成熟起来的。随着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

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也一样具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形式的构成。它具体表现为: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第二,以资产阶级思想为代表的敌视和反对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中意识形态构成的重要方面,是阻碍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精神障碍。它包括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两部分。尽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意识形态本身存在着矛盾,甚至具有相对抗性,但它们都对社会主义产生破坏作用却是共同的。就目前来看,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工业国家以其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优势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战略,用各种途径向社会主义国家传播、输入颇具迷惑色彩而表面上令人神往的西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及其生活方式,因此,相对而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更具有危险性和破坏性。对此,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工作者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刻的批判揭露。

第三,作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的精神的现代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流行的各种学术思潮和一些思想观念,是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构成的一个补充。这些学术思潮和思想观念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具有曲解甚至攻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的消极性的一面,也有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种种不合理现象的批判和揭露、对现代化社会尤其是科学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理性分析和概括的积极性的一面。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采取批判和否定的态度,而要进行辩证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克服其中的消极性东西,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思维,充实自己,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学术思潮的繁荣。

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一、真实性

对于马克思、恩格斯二人来说,意识形态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虚假性。在他们心目中,并非所有政治观点皆有意识形态的特性,意识形态并不属于科学,是和科学相对立的错误意见:故有必要区分意识形态与科学、真理和虚伪的差异。然而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意识形态是一种价值观,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而这种反映是描述性的,并不应该包含任何价值判断和利益判断。因此,它应具备的首要条件是真实性,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反映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认为它具有虚伪性是因为将它看作阶级统治和教化的工具,相反地,我是要将意识形态去阶级性、去工具性。

二、普遍性


(未完,全文共9589字,当前显示131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